双河印象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新闻 > 正文   |   2024-08-30   阅读量:

王寿合

双河是武隆区北大门高山上的一个镇,位于武隆仙女山、涪陵武陵山森林公园、丰都南天湖三大旅游景区的腹心地带,平均海拔一千三百多米。境内大部分地势以槽谷、洼地、山峦为主,山脊南北走向,槽谷内地势平坦,地域宽阔。

“天上银河,地上双河”是一句广告词,我在双河镇,一条河流也没有看见,暗自思忖,为何叫双河呢?听朋友讲,当地还流传一个笑话: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分配到乡村,领导出了一道选择题,“你们自己选择,双河、木根、土坎任选一个。”许多知青都选择双河,认为有山有水,一定是个好地方,于是大多数都选择落户双河,到了之后,才知道吃水都十分困难。带着这个疑问,咨询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农。据老农说,很早以前,有一条河从西面流来,在此分为两条河道向东流去。后来,河道发生变迁,隐入地下,成了暗河,双河由此而得名。

朋友,你去过双河吗?我带你去领略双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吧!

康养之乡

“静心、尽情、近双河,中国田园度假原乡,双河欢迎您!”这是双河人民的热情和期盼,也是我初到双河看到的欢迎词。双河镇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含量也高,空气清新,夏季平均气温22度,来这里避暑的人说:“在这里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农家菜,呼吸的是新鲜空气,早晚凉爽,夜里盖被,这是夏日里的凉爽之约!”

为赴凉爽之约,周边的涪陵、丰都、重庆、成都以及全国各地的避暑人群来了,武隆本地避暑人群也来了。无论是农贸市场,还是超市店铺,凡是人群聚集场所,双河本地人的乡音已被庞大的避暑人群的声音所淹没。双河本地仅有一万来人,避暑的人数却有数万之众,有人戏说,这里的原住民已经成了非主流人群。

“轿子顶”民宿,五楼一底,建于像轿子一样的山峦前面,远远望去,小有气派,站在民宿楼顶,远眺木根乡场和龙堡塘水库以及云雾缭绕的若隐若现翠绿远山,苍松挺拔,青草葱翠,山间微风袭过,神清气爽,沁人心扉,抬眼望蓝天白云高山飞鸟,好一个活力四射的盛夏!铺上沥青的村道公路上的车辆和人群,挤挤挨挨,像蚂蚁一样在地上蠕动,这是避暑人的闹中取静,避暑人群涌来时,“轿子顶”民宿“一房难求”,像这样的民宿和农家乐在双河随处可见。

来这里康养、避暑的人,离开城市的喧嚣,结缘双河,开启一段生态自然和简单朴实的生活,避暑人的早晨是被晨练唤醒的。天刚麻麻亮,有人出现在广场上,三五个,七八个,一群,两群……待天完全放亮,广场上已是“百花齐放”了。打太极拳的、跳坝坝舞的、跳国标舞的、跳民族舞的、抽陀螺的、沿着广场转圈的、练散打的、倒着走的、练声的……让人目不暇接,我和几个朋友在广场一隅,沉浸在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里,享受着舞蹈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吃早餐的时间一到,晨练的人群就逐渐散去。

我观察多天,其实,避暑人生活是有规律的:上午锻炼,下午麻将,晚上散步。

早餐后,避暑人群又开启了另一种锻炼模式。爱好爬山的就爬山去了,山坡树林里人影晃动,蝉鸣求偶声不绝于耳;田间小道上,一拨又一拨的人群走来,凉爽的晨风轻轻吹过,带来避暑人的欢声笑语。他们一边走着,一边说笑着,花前树下,爱拍照的人儿叫喊着,摆好姿势,留下倩影。

一天早晨,我走到一栋农舍拐角处,忽然听见有人喊“快看!日月同辉!”我抬头望天空,看见太阳跃出东面山顶,放射出万缕金色的光芒,在偏西的天空上看见了月亮。这种极少见的天际现象,令人惊喜万分。天上一个太阳,还有一个月亮,辽阔天际,日月同辉,太阳激情似火,月亮皎洁清凉,天上的太阳照耀着天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陪伴着天上的太阳,太阳是热情燃烧的月亮,月亮是激情淡去的太阳。

午餐后,到处是“哈哈哈,又胡了!又胡了!”以及黯然神伤的叹息声。不用说,听这洋洋得意的声音,一定避暑人又在打麻将了。“三缺一?等我,我马上来!”一位正在洗碗中年妇女,终究还是“半途而废”,果断地扔下抹布,拿着手机加入了麻将大战。“哈,又自摸了!”胡牌的人喜上眉梢,心花怒放的样子溢于言表。偶尔会听到唉声叹气:“哎呀!打错了!要打五万,怎么打了三万呢?唉……”

打麻将人群,大多全神贯注,几乎达到忘我的境界,偶尔开一句玩笑,同样照常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老练,脑子全在麻将牌上。

避暑人群的晚饭在下午六点左右就基本结束,此时的太阳也快落到西边山的背后,虽是酷暑时节,但在高山上,太阳一落坡,地面就无热气蒸腾,晚风拂过,凉爽宜人。双河一天中最为壮观的情景就出现在傍晚,避暑的人群从各自的居所几乎倾巢而出,像波浪一样地涌动在双河的街道、文化广场、乡村公路、山坡小道、林间田垄……凡是有路的地方,就有避暑人群在走动,浩浩荡荡,不见首尾,颇为壮观。熙来攘往的避暑人群,也给双河带来无限商机。沿街、沿路摆摊设点的小贩,高声叫卖各种各样的水果、小食品和当地的土特产。

红军旧址

上世纪二十年代,双河镇坨田村大地主黄映辉、黄均善等人的旧宅,整栋楼房为木质结构建筑,由三个四合院楼房组成,四周修有石砌围墙,屋后修有炮台,院内设有戏楼、书房、客厅、饭厅和卧室等设施。这里曾是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政治部司令部旧址,有着光荣的历史。90多年前,在共产党人的带领下,许多仁人志士打土豪、分田地,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切莫为我空悲痛,愿对我们的敌人猛攻!猛攻!……”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总指挥李鸣珂英勇就义前的遗言,至今让人振聋发聩。

这是一片英雄曾经战斗过的热土,有红军烈士的墓碑。瞻仰烈士墓碑,环顾周边崇山峻岭,面对司令部残垣旧址,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耳畔仿佛又响起当年隆隆的枪炮声……

时光回溯到90多年前——

1927年,涪陵罗云支部成立“土地会”,以烧香敬“土地”为掩护,吸收穷人参加革命。到次年春天,“土地会”会员发展到200余人,有枪支60余支,大家平时在一棵大柏树旁的空地上操练,在文昌宫等地议事。

“砰!砰!砰!”1928年6月17日,中午时分,随着文昌宫三声枪响,带着长矛、大刀、步枪的几十名青壮年,冲进茶楼、酒馆,将28名恶霸地主、土豪劣绅当场处死。这就是罗云“土地会”起义。10多天后,起义被反动派残酷镇压,数十人被当街残杀。

1929年底,中共四川省委为贯彻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根据中央在各地组建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指示,四川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李鸣珂到涪陵组建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成立中共涪陵特别行动委员会。李鸣珂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是一名威震敌胆的传奇英雄。在他的指示下,国民党驻涪陵部队连长、共产党员赵启民带着两个排的士兵起义。

1930年4月7日,由起义士兵、农民赤卫队组成的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在罗云铜矿山鸡石尖宣告成立。当天誓师完毕,部队立即开拔,随后转战丰都、武隆、彭水、石柱等地。短短四个半月,游击队从400多人发展壮大到2000多人的队伍,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建立了13个乡级苏维埃政权,开辟了30多个乡镇游击区,武隆双河就是其中一个。这期间,游击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惩办土豪劣绅,开仓济贫,分田分地等土地革命活动。

1930年8月23日,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在石柱鱼池坝遭到国民党军队重兵围剿,寡不敌众,仅有80余人突围。不久,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解散。

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虽然失败了,但为党积累了武装斗争经验,传播了革命火种,对四川省内外的革命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今,双河镇原二路红军司令部旧址被列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当地政府领导说,目前,已经申报恢复旧址原貌项目,成立纪念馆,打造红色旅游景点。

“我们打算依托红色资源,发挥绿色优势,抓住武隆旅游‘第三次创业’的契机,努力在乡村振兴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双河镇党委书记印克文说。

九耙树

九耙树是双河一景,避暑的人都会去看,都期待着与这棵人文古树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九耙树,一棵有着1200年树龄的“名树”,曾荣获“重庆十大树王”“全国百大古树”等荣誉。九耙树书名叫石栎。这棵九耙树是双河人崇敬的“守护神”,树高18米,胸径2.2米,冠幅面积近五百平方米,粗大的树身,需要四五人才能合抱。九耙树枝繁叶茂,绿冠如伞,枝条上系满了红丝带,寄托着村民和游人的期冀与愿望,冬去春来,沧海桑田,这棵千年古树见证了历史变迁,展望着未来。

一阵清风徐来,满树的枝叶摇曳起舞,宛如欢迎游客的礼仪小姐,好像要穿越时空告诉人们:它跌宕起伏的前世今生演绎的精彩。游客大多心领神会,对着这棵千年古树大声喊道:九耙树,您好,我们看您来了!

番茄谷

双河村番茄谷核心区大棚建设1000余亩,目前,智慧大棚(玻璃温室)建成投入运行,配套设施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创建“西门柿家”品牌,推动70余家农户实现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每年番茄谷的重头戏是游客参加番茄采摘体验活动,采摘番茄,这和采摘桃李和草莓一样,享受的是采摘过程的亲力亲为带来的乐趣,当你在挂满青果的枝丫里找到一个又大又红的番茄时,心情就像中了彩票一样高兴,轻轻摘下,轻轻放进桶里,等你采摘满一桶,愉悦也伴随了整个过程。装番茄用的是桶,不是袋子,这是避暑人的一个发明,把12L的桶装水空瓶上部开一个足够放进番茄的活动口子,将番茄放进去就可以保证返程中不会发生碰撞和挤压,完好无损地带回家里。然后再去农家买土豆和又甜又糯的“小甜糯”包谷,再到农贸市场去买牛肉。买牛肉是一件苦差事,天不亮就得赶往农贸市场,选好就得抓紧买,不然你想买的那块牛肉就可能被别人买走了,大多时候,需全家人出动才能确保买得齐。关键是牛肉质量好,价廉物美,谁都喜欢。番茄炖牛肉和糯包谷就是当日最好的午餐。

“前些年,我们木根的西红柿是青的,不是红的,都不好意思拿出去!”一个村民自言自语地说。“自从企业来到这里,我们的西红柿变成了红色,成了真正的西红柿!”

时间回溯到1995年,那年木根天降祥云。当年的武隆,在行政隶属上还归属于涪陵地区,时任计划单列市的重庆市主管领导从蔬菜保供角度,遴选了“域外”的双河木根作为重庆市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希冀对重庆主城区形成稳定的蔬菜供应。1997年,重庆直辖后,武隆反季节蔬菜基地开始纳入大重庆统筹建设。2007年王河兴来注册成立了“渝隆农业发展公司”,发展蔬菜种植,并带动农户一起种植。对农民种植蔬菜进行技术指导,与农户签订诚信合同,跟农民签订协议,统一生产计划、操作规程、品种采购、采后处理、营销环境,并承诺对农民进行溢价返还。

渐渐地,蔬菜大棚和水果番茄在这片高山地区慢慢滋生起来,蔬菜产业开始走上了轨道。2008年,在武隆农委和有关各方的支持下,当时武隆县委、县政府与重庆市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高山蔬菜研究所,对高山地区的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等进行专题攻关。双河镇政府充分利用自然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获得了蔬菜产业规模和产值武隆区第一;乡村旅游接待规模和接待能力武隆区第一;连续十年全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武隆区排名第一。

村民们种菜技术提高后,还到贵州省道真县、务川县等地租地种菜,带动当地农户种上几十亩上百亩蔬菜,既带动了当地农民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又传授了蔬菜种植的经验和技术,蔬菜种植技术的溢出效应得到贵州省政府的高度赞许。据统计数据报告,2023年,双河镇人均可支配收入5.6万元,比武隆全区人均高出6000元,位列武隆全区第一。

仙女石

仙女石位于仙女山景区“趣乐多户外训练营”正南方,有一高一低、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宛如两个相爱之人在彼此眺望,当地人称为“仙女石”,也有人称为“望夫石”。

仙女石众山环绕,周围植被茂密,只能远观,不可近瞧。用高倍望远镜可以清晰看到仙女石顶部略有风化迹象,在这绿水青山之间,仙女石自然披上的神秘外衣,有许许多多的传说。

在众多关于仙女石的美好故事中,我比较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孝敬”这个版本。传说在仙女山脚住着一户陈姓人家,一家四口人,陈姓人家儿子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找周围郎中拜师学艺,师傅送他一本中草药医学书籍,他爱不释手,整日钻研,对照书籍中的草药图像到大山中、岩壁上寻找,再按照书中说的方法制作,自己反复品尝无副作用后,才在类似该病人中试用,逐渐成了当地有名的中医,家庭生活自给自足,日子过得美满幸福。不料陈姓医生有一天在外出采药途中摔下了悬崖,失去了生命。

家中的顶梁柱死了,婆媳和小姑三人相依为命。那一年适逢大旱,田里庄稼颗粒无收,陈姓媳妇到山中打柴挑到木根铺换日常用品和粮食。一天,烈日炎炎,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山林里热浪一浪高过一浪,陈姓媳妇上山打柴时口干舌燥,饿得头晕眼花即将摔倒之时,飘然而下的一位女子给她说:“你渴了吧!饿了吧!我这里有一个水壶,喝两口水吧,顺便从怀中掏出一个桃子递给她”。陈姓媳妇刚要道谢,看见那女子像风一样瞬时不见了踪影。陈姓媳妇担心婆婆和小姑在家饿着,自己舍不得吃一口,将桃子拿回家中一分为二,分给婆婆和小姑一人一块。不曾想这是一个仙桃,第二天早上,婆婆和小姑身轻如燕,不一会得道升天。陈姓媳妇的孝心感动了上界仙女,仙女给她投了一个梦,让她把婆婆和小姑吃剩下的桃核吞下,她照着做了,她也飘飘然得道成仙。

天堂固然美好,但陈姓媳妇总忘不了丈夫逝世的地方,总是偷偷下凡站在山崖上张望,下界的丈夫闻讯后也到山崖上张望,毕竟上下界有别,彼此相见不相识,天长日久,幻化成两块石头。据说每年七月初七这天,不知名的雀鸟黑压压一大片为他们人间情缘相聚搭桥。

保障供水

由于避暑人群的大量涌入,对村民的生活饮水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饮水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原来,双河镇木根村地处高山地区,所有的用水都靠每家每户“屋顶水池”的天落水。为了解决用水问题,恰逢国家水利部对口扶贫重庆市,当地政府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聘请打井专业团队考察,确定打井地点,先后打了不少于200口水池或水井,出水量极少,仍不能解决饮水问题。当地政府多次向上级争取项目支撑,终于在2018年争取到计划总投资8925.2万元的龙堡塘水库建设项目,2020年迎来龙堡塘水库竣工,是一座以农业灌溉、村镇供水和人畜饮水综合利用的水库工程。

“农村的问题不是方向问题,而是方法问题”双河镇党委书记印克文说。言语间,他显得十分坚定,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吹拂着村民们的内心,未来的双河一定会更加美好。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