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好红白事 育出新风尚
您的位置:武隆网 > 乡镇部门 > 正文   |   2022-08-15   阅读量:

本网记者 张再行

今年年初,沧沟乡沧沟村驻村工作队在村里走访中了解到,在婚丧嫁娶上,个别村民为了“体面风光”,存在着“你看我,我攀你,大操大办之风抬头”的趋势,对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和助推公序良俗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如果任其滋生,极不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红白事的改革势在必行。

从2月开始,该村支两委干部就多次深入农户,集思广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村内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农村红白事改革的新路子--成立红白理事会,通过村民自治方式,建章立制,从思想根子、操办服务、监督落实入手,切实保障“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乡风文明得到有效持续。

搭载体

推动红白事破旧立新

“婚丧嫁娶人人都会遇到,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大操大办,就会形成攀比、浪费的不良风气,这让传统民俗变了味道……”在和驻村干部交谈时,沧沟村78岁的老党员李子兴说,村民们坚决反对大操大办、小事大办,这种风气不能助长。

是呀,目前正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乡风文明事关全村发展的精气神。

为了及时遏制这种不良风气,村支两委、驻村干部再次走村入户、开院坝会调研,向其他村讨取好的经验。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在村支部指导下,在各村民小组成立红白理事会,以村民自治的方式倡导新风尚。

红白理事会能否有效发挥作用,成员有无威信至关重要。为此,红白理事会的成员都是村中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的老党员、乡贤等,提升了理事会的“软环境”。

“建起了这样的群众自治组织,再去打理红白事,势必说话有人听,安排有人办。”该村村支部书记赵廷奎告诉记者,红白理事会成立后,要求所有理事会成员要常作为志愿者、倡导员,把理事会的工作内容、发挥作用、移风易俗知识等宣传到村民中去,切实让村民知道,他们的婚丧喜庆事宜有了管理和服务平台,自然而然破除了一些村民有办不必要宴请、大操大办红白事的想法。主动去接受新的村规民约,形成文明新风尚。

建机制

夯实红白理事会根基

“婚嫁宴席席面凉菜控制六个,热菜控制六个,总数不超过十二个”“丧事宴席席面凉菜控制四个,热菜控制六个,总数不超过十个”……近日,在沧沟村,赵廷奎拿出该村的红白理事会章程,一条条指给记者看。

“建章立制是红白理事会真正‘理事’的保障,不然就会抓一阵儿好一阵儿,稍有放松,还可能死灰复燃。”赵廷奎说。

村支两委立说立行,在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制定了《沧沟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对红白喜事办事流程、酒席规模、操办时限等立下了铁规,使得红白理事会“理事”更加硬气。

“不论白事还是红事,攀比之风给当地村民造成不小的困扰。以后好了,大事小事都交给村里红白理事会操办,不但省钱,而且省心。”沙台铺村民小组红白理事会会长谭远扬深有感触地说,这个制度一出,并且严格执行,村民真正受益,老百姓肯定会越来越认同。

强监管

规范红白事操办流程

“村干部要带头,敢抓敢管,谁也不能搞特殊,只有这样,出台的制度才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百姓才能真正从中受益。”赵廷奎表示。

据了解,红白理事会在村支两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本村村民需办理婚礼和丧葬事宜的,要向红白理事会报告,理事会根据具体情况,与操办人商讨操办事宜。操办过程中理事会成员还会现场指导并监督,查看酒席规模等是否符合标准。不管在村里有无职务,也不管富裕贫穷,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坏规矩。

与此同时,在《沧沟村红白理事会章程》里,明确规定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抵制红白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自觉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的表率。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但不管穷富,在红白事上都统一标准,谁也不用担心面子上不好看,既省了钱,也省了麻烦。”赵廷奎说,传统红白事观念深植于民间,移风易俗推行起来自然阻力重重,但我们一定会持之以恒抓下去,不断拓展服务内容,让礼仪之风、文明之风、节俭之风深入人心。

抓落实

推进红白事改革好处多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培育文明乡风,才让村民在精神上富起来,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推进红白事改革到底能给村民带来哪些好处?

赵廷奎给记者简单算了笔账,宾客一方,关系一般上礼100元,稍微近点的200元到300元;主家一方,一桌饭菜500元,加上烟、酒,没个五六百元下不来;另外,还有鞭炮、礼仪、车辆等费用。

其实,一场红白事办下来,吃亏的还不止主宾双方。“对环境的破坏很大。”赵廷奎说,酒席都用一次性杯子桌布等,过后往房前屋后一扔,有时风吹得到处都是,触目惊心。另外,滥放烟花爆竹还造成空气、噪声污染。红白事改革工作的开展,不仅减少了村民婚丧嫁娶的花费,在全村掀起了一股文明之风,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逐渐成为沧沟村村民的共识,让要我文明变为我要文明,还能让村民有更多时间、精力、财力去发展生产,推动乡村振兴。

“与其在白事上大操大办,不如在老人生前多尽一份孝心。”赵廷奎表示,下一步,村里每个月都会把当月过生的已年满70岁的老人集中在一起,为他们集体过生,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孝老爱亲、崇德向善。

“公墓等安葬设施建设与丧葬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接下来,沧沟村还将把公墓建设作为推进殡葬改革的重要内容,逐渐实现由普通葬向生态葬、散葬向集中安葬转变,杜绝了散埋乱葬,有效解决安葬混乱无序问题。”赵廷奎告诉记者。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