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见网络中国节·七夕】关于七夕的那些事儿
您的位置:武隆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   2022-08-05   阅读量: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今天(8月4日)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为什么又称乞巧节和女儿节?

七夕,是女孩儿节,又叫乞巧节。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心灵手巧”是一个好女孩儿的必要条件。所以,戏曲《花为媒》里的张五可得知王俊卿说她“心不灵、手不巧,身段不苗条”时,便十分气恼。女孩儿如何才能变得心灵手巧呢?据说可以向天上的织女乞求。于是就有了织女崇拜——在七夕这天祭拜织女、并向她“乞巧”——这便是乞巧节的来历。在元大都时期,每到七月七日这天,皇宫里和官宦士庶人家,“张挂七夕牵牛织女图,盛陈瓜果、酒饼、蔬菜、肉脯,邀请亲眷、小姐、女流,做巧节会”。

牛郎织女的传说到底来自哪里?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经有了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诗经·小雅》中的《大东》写道:“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段文字表明,早在将近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把天上的两颗行星命名为“牵牛”和“织女”。诗中称织女“不成报章”,暗示当时民间已经把织女星想象成了一位纺线织布的女子,称牵牛“不以服箱”,是把牵牛星看作为一头牺牲奉献的天牛的形象。

七月初秋的夜晚,银河正好转到了正南北的方向。此时,人们仰望星空,分居银河两岸的牵牛和织女正好一东一西,隔河相望。当古人仰观这种星象、看到这种情景,我们所熟悉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不就呼之欲出了吗!

七夕的民间习俗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