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党旗红——我区筑牢农村基层组织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新闻 > 正文   |   2022-06-27   阅读量:

本网记者 湛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组织力量是推动乡村发展最强有力的保障。面对新时期的新任务、新考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需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夯实组织基础、提振发展动能,以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提升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注入持久力量。

近年来,我区坚持党建引领,细化责任措施,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创建村容环境示范村50多个,3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如今,在党旗飘舞的美丽乡村,就像桃花一样绚丽灿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❶建强基层党组织是关键

在火炉镇筏子村,这里春天有漫山遍野的桃李花开,夏天有瓜果飘香的累累果实,原本偏僻贫瘠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为众口交赞的“甜蜜村”。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这是一句老话,也是一句硬话。

筏子村的蝶变就离不开村党总支背后的努力。

“组织涣散,党组织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开个党员大会都十分艰难,要么人员不齐,要么迟到早退。”这是筏子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守顺到筏子村的初印象,也是当时面临的窘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如此懒散如何起带头作用?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郭守顺决定彻底改变筏子村的精神面貌。

经过一连多日的思考,郭守顺决定首先从建队伍、严纪律出发,提出将村党总支3名在岗不作为、履职不担当的成员调整出去的建议;对党员大会迟到早退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通过严肃纪律,后来郭守顺再召开党员大会,党员们不再拖拖拉拉,全体党员干部召之即来,来之能干,干之则成。

迈出第一步,发展向前一大步。近年来,筏子村党总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动员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申建忠担任总支部书记,设立“劳模工作室”,面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发挥传帮带作用;坚持推动党组织设置由“组织覆盖”向“功能提升”转变,就近分片构建出一张专业化、便捷化、长效化的党员志愿服务网络—“党员1小时服务圈”,实行网格化管理;推行“党支部+党员+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建立“党员能人模范带、党员定责传帮带、产业大户示范带”的三级产业帮带机制,设立“党员责任林”等,带领党员群众修公路、兴水利、创产业,彻底解决交通难、饮水难、收入难问题,在全村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洪涝灾害、扫黑除恶、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穷旮旯”的华丽转身。

在筏子村全体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下,筏子村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9年获评“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2020年获评“重庆市绿色示范村”,2021年筏子村党总支被授予“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筏子村的“华丽转身”是村党总支不懈努力的成果,更是我区在筑牢农村基层组织有力举措的集中体现。为进一步筑牢农村基层组织,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去年以来,我区通过细化分解《武隆区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措施》80项,深入实施“整乡推进、整区提升”三年行动,155个村、26个乡镇(街道)实现“五个基本”达标,同时创建“三强一美”示范村52个、“五个过硬”示范街道1个;全区184个村、30个社区平稳顺利完成“两委”换届,换届后,班子平均年龄下降2.9岁,高中以上学历占比上升29.6%,新进成员占比34%。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轮训,全覆盖培训驻乡驻村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并围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深入开展“四比四赛”活动,组织乡村干部开展“登门暖心行动”,走访群众86494户,解决困难诉求5239件。

❷夯实村集体经济是引擎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在白云乡红色村,看着村里在建的薯粉加工厂,该村党支部书记冉时位特别高兴,“村集体终于能自己挣钱了。”

近年来,红色村村支两委一直在思考:如何为村民谋划新的增收产业?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几经商量,该村支两委决定做红薯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村民增收。冉时位解释道,建厂房加工红薯粉不仅可以帮助村民就业,让村民实现增收,还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们红色村原本就在种植红薯,也是我们的本土产业之一。”

“今年我们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免费向村民发放红薯苗鼓励村民参与红薯种植,涉及8个村民小组,共种植红薯500余亩,预计亩产在2000—3000斤左右,并以高于市场价格回收红薯。”冉时位说。

而作为重庆市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的沧沟乡,更是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堡垒为引导,抓发展强增收,高标准编制乡村振兴三年规划,稳步推进“1+5”行动,落实重点项目68个。组织发展“沧沟西瓜”3000亩、笋竹1000亩、红豆杉3000亩,争取实施“板角山羊”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建成大田“湿地人家”、青杠“古渡驿站”2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产业兴、农民富。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21年集体经济村均收入达到6.32万元。

近年来,为更好地发展集体经济,我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强化主角、主业、主责意识,积极开展党建工作,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服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让村民迈上增收致富大道。

❸聚力人才培养是保障

产业发展壮大背后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

在双河镇木根村成立的高山蔬菜研究所,拥有9名蔬菜专家,其主要任务就是培育推广高山蔬菜新品种和研究推广高山蔬菜种植技术。

截至去年,该蔬菜研究所筛选出39个适宜武隆高山栽培的高山蔬菜品种,完成了茄果类、豆类与叶菜套作等16套栽培技术配套集成示范,制定了重庆高山蔬菜栽培技术地方标准10项、技术规程17项,获得2项专利、3个软件著作权。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证明商标2个,农业部蔬菜地理标志产品5个,蔬菜绿色产品认证36个,成功创建武隆高山蔬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这一成功得益于我区实施的“塔尖”领航行动,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招才引智的助推器,为乡村振兴集聚了产业人才。此外,我区还不断强化“抓乡促村”,着力选优配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着力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切实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今年来,我区持续发力并印发了《武隆区干部队伍建设“五大行动”方案》,创新实施理论大宣讲、业务大轮训、担当大比拼、效能大改进、素质大提升干部队伍建设“五大行动”。其中火炉镇结合实际,积极推行年轻干部“导师引航”计划,特色鲜明。

“我们按照‘双向选择+组织指定’原则,采取‘一带一’‘一带多’‘多带一’等形式结对,实现导师特长与培养对象需求的‘无缝对接’。”火炉镇党委书记甘元胜介绍,该镇安排12名班子成员为24名年轻干部当“导师”,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帮带计划,帮助年轻干部快速补齐短板、突破能力瓶颈。同时,通过“以新促老”的“捆绑式”帮学行动、村干部到政府对接办室挂职锻炼等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服务群众、推动乡村发展促、进乡村治理的能力。

此外,我区还积极开展干部能力“压担培养”计划,实施“乡村振兴”干部培养工程,从区级部门中常态选派200名以上优秀干部到乡镇担任驻乡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培养干部解决群众问题、攻克重大难题、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进一步聚力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组织强,则乡村强;组织兴,则乡村兴。如今,我区正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抓党建促发展,不断夯实乡村组织振兴这个“主心骨”,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再上新台阶。

(本版图片由湛伟提供)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