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山旅游国际化 助推武隆旅游“三次创业”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理论 > 正文   |   2022-03-16   阅读量:

◇蹇蕊鸿

一、武隆旅游“三次创业”的意义

资源禀赋上,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部乌江下游,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喀斯特芙蓉洞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生三桥,先后经历了打造芙蓉洞景区的“一次创业”和仙女山为主战场的“二次创业”。站在新的时代,武隆迎来仙女山机场通航和修建高铁的新机遇,旅游业出现新变化,推进“三次创业”正当时。

价值意义上,这是我们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加快建设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更好彰显生态文明价值的关键路径;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更好彰显文化传播价值的重要方式;是我们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更好彰显服务人民价值的重大使命。

武隆旅游的“三次创业”,围绕总目标全力推进旅游国际化。站在新发展阶段,武隆将积极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再次深刻认识武隆、深刻认识旅游、深刻认识国际化的基础上,围绕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总目标,全力推进武隆旅游国际化进程。

二、白马山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白马山旅游发展现状

白马山旅游国际化发展的优势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资源优势。白马山生态良好,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原始森林、物种丰富、珍稀濒危,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山势雄伟,水系发达,景观丰富;立体气候,天然氧吧,避暑天堂。第二,文化优势。白马山文化独特,有白马王子与茶仙女的民间神仙爱情故事传说,历史典籍记载的优质茶产地和贡茶文化,完好的盐茶古道遗存和悠久历史,白马山解放战役战场遗址和革命精神见证了重庆的解放,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遗迹众多。

(二)白马山旅游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划不合理。

白马山产业规划不够细致,逻辑性不强,使白马山景区开发与其他同类型景区形成同质化。白马山文化挖掘深度不够,旅游资源开发单一。白马山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赖山地资源及爱情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开发缺乏人文内涵,以至于对国内外游客不具有吸引力。旅游产品特色不足。白马山主打观光体验游、避暑休闲度假、亲子游及婚恋游等旅游特色不鲜明,未重视其他旅游业态的发展,产品结构不合理,淡旺季差异明显。白马山景区的主旋律目前还停留在游览观光型阶段,参与活动较少,缺少互动性和趣味性,游客逗留时间较短,复游率极低。白马山旅游纪念品缺乏个性化的开发。白马山常见的旅游产品有茶叶、扇子等,但这些却又不是白马山所独有的,不少城市和各大景点都有此类产品销售,因此如何突出旅游商品的独特性,使其成为白马山的标志,同时也没有鲜明特色且大型的“白马山购物中心”,是白马山旅游购物业面临的难题。

2.旅游管理服务体系欠缺

(1)服务水平欠缺。白马山景区服务人员数量多,大多没有经过长期的专门培训,专业技能普遍低,达不到标准的星级服务。同时,白马山还缺乏满足外国游客群体需要的特色服务酒店。

(2)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旅游服务信息渠道不通畅。相关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没有英文网页,更没有多语言服务设施;信息更新缓慢,没有及时更新白马山天气、白马山交通、白马山门票购买渠道、景区联系电话等方面信息。旅游咨询服务欠缺。白马山尚未在游客集散地的机场、火车站及长途汽车站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以至于未能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或答疑解惑等。未充分利用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未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来白马山游客来源、游客年龄段及消费能力等相关问题,导致难以对白马山进行精准营销。

3.宣传营销力度不够

(1)营销方案不健全

白马山旅游公司制定的营销方案针对客群为散客,内容较为单一、传统,缺乏形式创新,更缺乏内容创新,这种较为传统的旅游促销,早已经没有昔日的光彩。手段上的落后,渐渐影响了高质量的旅游营销策略,会制约旅游规范化、信息化。

(2)对外宣传营销范围受限

白马山和仙女山仅一江之隔,但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程度上,白马山远远落后于仙女山。近年来,政府、企业及民间老百姓都千方百计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推销白马山,如“飞天之吻”“悬崖秋千”“冒险丛林”等,并都起到了一些轰动效应,得到了国内游客的快速认知,但这些活动都是就地展开,白马山在国外极少甚至没有建立旅游营销平台和团队,以至于产品在海外市场知名度不高。

(3)旅游事件运作能力低

许多国际旅游城市都善于策划国际性旅游事件为城市造势,提高关注度,白马山举办大型会展数量甚少,会展场馆展厅面积较小,旅游国际化交流途径少。国际旅游城市应具有足够高的国际交往程度,这也是国际性旅游城市所强调的,可以通过举行大型国际会展的数量来体现。

三、白马山旅游国际化的未来道路

在我国正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深化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旅游国际化发展正在步入“黄金期”,应充分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目前,武隆正紧紧围绕“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武隆特色、高点定位”的原则,立足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与此同时,白马山的发展应用好山地风光,彰显民族风情,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助推武隆旅游“第三次创业”的发展,不断提升白马山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政府统筹协调

大力扶持旅游业,重点培育国际化旅游市场。加快更新出台政策扶持奖励制度,在财税、用地、产业融合、生态补偿、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市场主体大力支持,积极构建多元化旅游产业发展市场主体集群。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着力去“三闲”、提“三效”,加快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公司上市。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放手把景区交给运营市场科企业。要强化招商政策落地见效,加强定向招商、专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不断提升我区文旅资源的开发层次和水平。

(二)产业规划先行

白马山旅游国际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步骤繁多,涉及面广杂,因此必须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白马山要走好旅游国际化的道路,应当启动《白马山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旅游国际化规则,从整个白马山旅游发展高度统筹运作。

(三)旅游产业结构优化

打造覆盖全域全时段的旅游综合收益链,摒弃“门票经济”的营利模式。武隆区虽已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但各大景区盈利仍过于依赖门票收入,这种模式在我国广泛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国家化的发展。各级政府要构建有效的转移支付机制,在保证旅游景区常规收入的基础上对门票价格进行管控。充分发挥景区外部性特征汇聚客流,在游客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环节实现90%以上的收入。具体来说,要引导国内外游客从以观光为主的游览方式向以休闲、体验为主的游览方式转变,增强旅游产业链上的食、住、行、游、购、娱六个节点的营利能力。

(四)加强综合营销

1.突出旅游品牌形象。未来旅游市场的竞争实质是理念、文化及品牌的竞争,是忠诚顾客的竞争。旅游品牌形象对旅游产品的推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白马山必须对旅游品牌进行合理定位,确定特设鲜明的主题口号,通过合理渠道进行推广,最终在国际旅游市场树立旅游品牌形象,提升白马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营销国际化。国际营销首先体现理念国际化;国际旅游营销跨文化背景下的营销,按照国际化的营销理念推介本土旅游产品,将更容易为境外游客所接受。营销国际化还需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进行有的放矢的营销,并不断创新营销方式:根据境外主要客源市场的不同游客偏好,确定不同产品的推介体系,有重点、有选择的开展营销;通过网络、电视、报纸、邮件等传统渠道发布武隆旅游宣传的同时,创新促销手段。

3.举办国际会展、赛事活动。国际会展和赛事是促进旅游国际化的助推器,在举办国际会展和赛事期间,城区将聚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既增强城市的关注度,也为旅游产品提供优良的国际展示平台。

4.启动全民网络营销活动。白马山旅游国际化的推进离不开武隆人民的大力支持,对加强武隆人民全民营销意识的培训很有必要,营造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形象大使的良好氛围。因此,可以积极策划开展网络自媒体、短视频、话题热议等全民参与的网络活动,尤其需要引领武隆人民积极参与,以线上体验式的营销,提高网民对白马山旅游的参与度,吸引旅游爱好者对白马山旅游的关注度。

(六)提升信息化服务

1.构建网状旅游咨询服务体系。网状旅游咨询服务系统有助于游客方便的获得各种旅游信息,是城市旅游环境优化的重要表现。

2.建立多语言信息服务系统。白马山旅游国际化,就必须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构建白马山旅游多语言信息服务系统,让智能化服务于白马山旅游产业。因此,加快建设“数字白马”旅游信息服务平台,设置英、日、韩等多语种的白马山门户网站,并与国内外主要网站实现互联互通,助推白马山走好国际化道路。

(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引进和培养复合型国际旅游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快培养一支与国际化水平相适应的行业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引进旅游人才,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境内外高素质、多语种经营管理人才及导游来白马山施展才干。

2.加强职业培训教育,提升在岗旅游人才。白马山的旅游国际化的实现依赖于国际化的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加大对基层员工国际化标准服务技能的培训;强化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的国际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学习;对旅游从业人员专业外语能的培训,全面提升国际服务能力。

(作者单位系白管委)

[打印]

[责任编辑:武隆编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