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话“春俗”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文化 > 正文   |   2022-03-10   阅读量:

杨友仁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天朗了,山绿了,水蓝了,草青了,树醒了,风儿柔了,雨丝润了,阳光暖了,春潮急了,山乡大地变得楚楚生动而活跃起来,田野上唱响的春歌悠扬婉转激越嘹亮,春风下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跑出院门四处欢呼雀跃,农人们趁着春暖赶快吆出耕牛下田犁耙,村姑们你邀我约兴高采烈地忙着去野外采春,山嫂们则各显身手在家办起春天的盛宴……一种种五彩缤纷斑斓多姿的民间习俗在一派春和景明的舞台上频频演绎,一道道乡间千年传承在春天定格为靓丽独特的迷人风景。

鞭打“春”牛教犁铧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时节,对长年躬耕土地的农人来说正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大好时机。新的一年开春之后,也正是乡间农人耕田犁耙准备春种春播的黄金季节,于是早年间就形成了“教犊耕地”和“借牛犁田”的古老风俗。

地处乌江两岸的山区故乡农村,地域宽阔,村村寨寨的田土面积分布很广,昔日人口稀少,在没有实现机械耕作的不少地方,农民种庄稼全靠用耕牛来翻田犁地。人们为了培养出更多能耕地的耕牛,以积蓄起来作为备耕的资源,总是一年一茬地让已经长大、且身强力壮的牛犊去学会耕地,以便迅速地担负起耕地耙田的重任,逐渐成为农家生产劳动的主力军。

不少农家为了让自己喂养的小牛犊能迅速地学会耕田犁地,开春之后都要去请村里或村外的“教牛匠”们来帮忙培训。

那些活跃在乡间的“教牛匠”们因长年累月的执教,都积累了一套调教驯牛的丰富经验。他们只要有人邀请,就很快来到主人家,把小牛攥到自己手里,要不到三、两天功夫,保准会让那些生性桀骜、调皮捣蛋的牛儿们乖乖地听从使唤,老老实实、服服贴贴地学会拉犁耕田耕地的本领。

开始教牛那天,受雇请的“教牛匠”一般都要尊崇祖上传下来的风俗,先在田边地头处燃香点蜡,烧一叠纸钱,再举着双手以合十的姿势对天向“牛王菩萨”作揖祷告:“牛神菩萨在天上,下民为你烧高香,今日教牛学耕地,求神保佑牛听话,若是牛儿不听话,莫怪我要鞭打它,自古养牛为耕地,帮助主人种庄稼。”以请“牛王菩萨”保佑自己快快的教好初生牛犊,然后亲手将自己带来的一根红布丝带拴在牛犊的两只角上。拴完红带,“教牛匠”又要拿出一些香烛纸钱点燃起来,再面对南方的天空向“土地菩萨”敬拜,他一边拱手作揖,一边念念有词:“上有天,下有地,土地菩萨在高位,今天是个吉利日,特教牛儿学耕地,土地菩萨受惊动,万请神灵莫生气,牛儿学会犁田土,庄稼才有好收成,到了岁末备财礼,再把菩萨来拜谢。”在拜完土地菩萨后才正式开始下地教牛。

那些受调教的成熟牛犊,脖项上迅速被“教牛匠”套上枷担,其后又在屁股后头被拴上犁弯,拖起了一具沉重的犁铧。大多数牛儿都通人性,自知生来就是为主人犁田耕地的命,即便心中有所不服,也只得认命受此苦役。但也有些胆大烈性的家伙,妄图造反不服从这种管束,在自己被套上枷担、拴上犁弯时会又蹦又跳不服约束,结果会遭至“教牛匠”抡起竹枝雨点式的抽打。牛儿们在饱受一顿皮肉之苦后,才自甘屈服被迫乖乖听起话来,按照“教牛匠”的吆喝和指点行事,规规矩矩地卖力拖着犁铧耕起地来。待教到第三天时候,“教牛匠”开始让主人来吆牛掌握犁头,自己则站在一边作旁上观,若遇到牛儿反抗,再以狠鞭抽打对其进行教训,直到牛儿听从主人指挥为止,他就算完成了教牛耕地的任务。

呼朋唤友采“春”菜

春天到来,艳阳高照,风和雨润,千山染绿,万物复苏。广袤的山坡上、树林间、小河边、田野里各种野菜纷纷破土而出,或在树梢枝间绽放新芽,或在春风春雨沐浴下“酲嘴”“开苞”“舒展”,蓬蓬勃勃地生长开来。每到这个时节,在仙女山、白马山、桐梓山、落鹰山、弹子山地区的高山农村,自古民间就有上山采“春”的古朴习俗。乡间的人们会选择一个晴好天气,或带上孩童,或喊上邻居,呼朋唤友邀邀约约的背上背篓,提着竹篮,拿着轻便的柴刀和弯弯镰刀,趁着无限春光欢天喜地的奔向田野或山岗,钻进灌木丛林里去采摘各种各样的嫩茵、春芽、蕨菜等野生植物,然后带回家淘洗干净,加工成鲜美可口的名种菜肴,一家人美滋滋地享受这些大自然馈赠的礼物,大家称这一习俗为“吃春”。

采摘春菜,是山区各地民间已延续了千年的习俗。早年间,每次上山时,村子里不少的老年人都要尊崇古训,在进山采摘野菜前,先在山坡上或林子边点燃两枝烛、三柱香,烧上一叠纸钱,再率领众人向“山神”“土地”作揖叩首进行祭拜。老人们会念上诸如“春天里来百草生,众采百草来吃‘春’,品尝新鲜和美味,感谢山神和土地”等一些祭祀祭语,真诚地感谢上苍的神灵在春天里让万物复苏,给人们送来满山遍野的野鲜野味。待祭完毕后,人们才能进山入林开始采摘。

此时山坡上野岭间灌木丛里,遍生着各种各样的野菜、野苗、野草。在野菜类中,最受人们喜爱的有香椿树枝上长出的如火苗般的“椿芽”(人们又称“椿尖”),林子中生出的鲜嫩的蕨苔、箐竹林中“冒”出的尖尖嫩笋、崖壁下沟壑边舒枝展叶的犹似女人头簪的“玉簪花”、山坡上荒地里长出一片银灰色的“软荞草”,密林丛中一种枝体带刺的枝头绽出嫩芽的“刺耳苞”。另外还有小河岸畔和水沟边生长的“折耳根”“野小蒜”“荠米籽”“天星米”“星宿菜”“野芫荽”“阳雀菌”“剐剐菜”“野筒篙”“鸡蛋花”等野菜。这些野生的鲜嫩的植物,不但是大自然中原生态、无污染的清一色绿色食品,而且它们体内都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不少还具有清热、利湿、消炎的药用功能和开胃、增味的功能。

人们在山坡上林子里高高兴兴采摘野菜时,会因大有收获而时时爆发出阵阵的欢声笑语。人群中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要友好地打一声招呼,送一个问候。待大家都发现目标后,刚才寂静的山林会逐渐地热闹起来,一阵阵劳动的号子声,采摘者相互之间的鼓劲声此起彼伏。人群中性格开朗喜欢唱歌的男女会一边采摘野菜,一边放声唱起“啰二啰”调子的山歌来:“今天天气舍硬是好哟喂,没有冷风啰二啰颈子钻啰喂,看到野菜舍快点采哟喂,周身马上买啰二啰出热汗啰喂”“花花草草舍野菜香哟喂,人人都夸买啰二啰味道好啰喂,虽说采它舍不容易哟喂,又香又甜买啰二啰把饭下啰喂”“大米好吃舍田难办哟喂,撄桃好吃买啰二啰树难栽哟喂,野菜好吃舍不易得哟喂,耍费苦力买啰二啰才采得来啰喂”……

采摘野菜的人群中,那些不甘寂寞的表兄表嫂,拐弯抹角沾亲带故的“坛子客”,会隔山隔岭的唱起山歌,作一些惹“事”生“非”之趣、行挑逗之乐的事来,以排解劳苦之累。于是表兄表嫂之间和平日的“坛子客”们,此时就你一首我一首趁着热闹唱起山歌,向树丛林中亲的疏的表嫂嫂、家的野的舅母子和玩笑开惯了的“坛子客”们进行挑逗,选择“惹事生非”来取乐。听了表兄弟、假妹夫的一首首野性十足挑逗味辣的山歌后,那些生性泼辣的表嫂嫂、舅母子们才不是些惹不起“耙和货”呢,她们会马上以歌对歌作以牙还牙,要么单枪匹马的火辣辣“应战”,要么几个合起来进行猛烈“还击”。

人们在对山歌取乐找趣的笑骂声中,都会激发出浑身的力量来,在爬坡上坎和披荆斩棘之中劲头十足,手脚麻利地采摘起野菜来,直到夕阳西下天近傍晚,大家才在嘻嘻哈哈的欢声笑语中,背着提起收获满满的野菜钻出林子走下山坡,回到自己的家里。

农家巧办“春菜宴”

人们采回各种各样的野菜之后,家家户户的巧媳妇们就开始大显身手,将它们制作成斑斓多彩五花八门的“春菜宴”。

乡间“春菜宴”的制作,是人们尽情享受山野花枝花菜如何在自己手中变成餐桌上形形色色鲜香味美食品的精美过程。

首先,针对不少带有一定野性或毒气的野菜,就必须放进开水中煮上几分钟消消毒或去掉自然的野味,待沥干水气后才作安排把它们制作成什么菜肴。蘸上蒜泥、姜米、辣椒浆,调以食盐、味精,淋上生抽、香油,用着凉拌菜的野菜种类居多。也有不少品种用来清炖汤菜或煎炒成具有特色的菜品。比如“椿芽”,就可与豆豉和鸡蛋煎炒。“蕨苔菜”既可和青椒丝煎炒,也可以与腊猪肉片混炒。“玉簪花”则是作汤菜的好原料,其叶柄硕长,叶阔肉肥,呈鲜亮的嫩绿色,根可入药,它除带有淡淡的药味外,其形与家种蔬菜无异。用它烧成白豆腐汤、清炖葱白蘑菇汤都非常鲜美,其清热消食的作用十分明显,人们食用后,方能增近食欲。生长于深山老林中的“剌耳苞”,层层叶片包裹,非常鲜嫩结实,颜色呈深紫红,经开水焯后与酢海椒、豆豉混炒,是世间一道既养眼又散发奇巧香味的下饭佐菜。

周身银白色且带着一层细细茸毛的“软荞草”“野桐蒿”,则是制作凉菜、野菜耙和酢菜饭的珍物。这些野菜此时正抽苔生长,一派鲜嫩和翠绿,十分养眼,枝叶之间散发出一缕缕沁人的暗香。

主妇们摘下它们的嫩枝,带回家中抖掉泥沙,去其杂质,分别放进清水里反复淘洗,待干净后用刀细细地切碎,再倒进瓷盆里用力揉搓,使其变得柔软,然后按一定比例加进前两天就磨好的糯米面或荞麦面(也可用面粉),调和匀净了才装入木甑里用高温蒸熟。米面蒸熟后,便倒出来放到碓窝里捣烂如泥状,再摊放在簸盖或筛子里,团成粑一个个绿中泛灰、灰中带青的“野菜粑”。主人在团粑时,可以根据自己爱好,或保持本色本味,或适当加一些白(红)糖水做成带有甜味的粑,或以芽菜肉丁作馅做成“菜饼”。食用之前,将它们摊到打了油的铁锅里加温慢慢烙泡烙熟,经过一会烤炙,色泽鲜艳,浓香四溢,撩人味蕾的“野菜粑”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加工制作好“春菜宴”之后,同住在一个院子的人家,或相邻相近的几个家庭,大多数的主妇们还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经常将自己做好的一些菜品盛上一盘半碗互送给邻居,美其名“尝鲜”。或者几家人在院坝里摆上一张桌子,把你家的我家的各种菜品来个大“拼席”,然后大人小孩们闹闹热热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在令人口舌生津的馥郁奇香缭绕之中,一边品尝丰盛的佳肴珍馐,一边交流各自烹饪的技巧才艺。

“办春宴”的那些日子,山区的村村寨寨都沉浸在一派群情喜悦之中,那春色浓浓的一道道山坡和一处处田坝上空,四处都飘荡着野花野菜散发出的一缕缕沁人沁脾的馥郁幽香,让人们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和惬意的口福。

兴高彩烈送“春礼”

千百年来,居住在大山里的人们都有勤劳质朴,憨直厚道,情豪仗义的品性,最看重人世间的亲情和友情,但凡自己家里有点什么好吃的东西、稀奇的东西,都舍不得一个人一家人占有和“独食”,总会想到乡间的三亲六戚和居住城镇的亲朋友好们,自己宁可少吃一点,也要拿出一些分送给他们,大大方方地邀请大家一道分享。特别是在这春天的时节,他们便会把自己采摘的春笋、椿芽、蕨苔、软荞、桐蒿、刺耳苞等野菜野味,或以原生产品或亲手做成菜粑、饼子,或新育出菜秧、嫩苗,送给邻里乡亲尝鲜品尝和移栽种植,这就形成了乡间风情浓郁的相互“喜送春礼”的习俗。

在农历“雨水”过后至“清明”前夕这段时间里,乡间还会看到不少的老人和小孩,用背篓背着、用竹篮提着一些野菜,相互奔走在田间的大路小道上,为三亲六戚们送去新鲜带露的野苗野菜。许多乡间的群众还会趁着上街赶集、进城看望亲友的机会,带上一些前一天采摘来的、城里人认为是“稀奇物”的野花野菜,作为自己朴朴素素的一丝情一种意,专门去送给城里镇上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也高高兴兴地感受春天吃“春”的乐趣,分享大自然中出产的绿色无污染、既鲜嫩又香味无比的各种美食。不管是乡间还是城镇,受“礼”的人家都会领受这样的情意,同时向送“礼”者表示真诚的感谢,还会给他们回馈一些礼品,让亲情友情更加紧密起来。

时至今日,山区农家吃“春”、送“春”的习俗仍在城镇山乡传承延续,

欢天喜地享“春趣”

自古以来,生活在大自然里的人类,一代代生息繁衍,与自然界的生性万物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和感亲近感,时时感受着自然物种的滋养和恩赐。

入春以后,田野里、山坡上、小河湾,到处是天蓝蓝、水碧碧、草青青、树绿绿、花艳艳,蜜蜂飞、蝴蝶舞,一派莺歌燕舞的美景秀色,

人们为享受大自然的明媚春光,总会挑选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高高兴兴地扶老携幼走出家门去郊外或去远远近近的景区景点“踏青”春游,敞开心胸尽情地沐浴在如诗如画的明媚春光里,沐浴在暖暖的春阳下,体验情意款款的春风拂面拥抱,观赏色彩斑斓的原野大地,跑进樱花园桃树林里寻香赏花,徜徉在金黄的油菜花海里追逐嬉戏,穿行在瓜田菜地寻趣寻乐,走进林子里聆听山雀们美妙的歌唱,伸根鱼竿到水池鱼塘深处作垂钓,走下田埂去和正在耕田的农夫讨教犁铧耕作之谜,拦住从山坡上采“春”回程的村姑大嫂询间采春的乐事……

春日里摄影留念也是广大踏春游览人们的至爱。不管白发苍苍的老者、大人和小孩,小伙与姑娘,一个个都会举着相机、拿起手机在春光融融的大自然里拍一张好照片,留下自己的千般风情和万种倩影,记录下一瞬之间难忘的大好时刻,已成为当今众生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新宠。特别是那些容光焕发的少女们,每逢出门踏青赏春游览,总是要精致地描眉粉面,挑选鲜丽的时装,把自己打扮得鲜美艳丽如同仙女。那些调皮活泼的小孩子们,则是紧紧地跟随在大人的身边,非要走一处拍摄一处,走一景留个影,于是在翠林旁、花丛边、草地上、果树下、小河岸、柳巷里,到处电光闪烁,快门“咔咔”作响,一路上留下阵阵的惊叫和欢笑。

在小河边、草地上等场地宽旷的地方,还有一些青春萌动的青年人和天真可爱的小朋友迎着习习春风欢乐地放飞风筝,开展竞赛活动,大家举着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风筝奔跑,把它们送往睛空之上,让这些翱翔蓝天的风筝寄托自己色彩绚丽的梦想,把新一年的激情和追求倾洒在万里蓝空和原野,收获绚丽春天浓烈的兴致和无尽的惬意。

[打印]

[责任编辑:武隆编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