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必须靠奋斗”——记长坝镇民主村党支部书记郭廷海
您的位置:武隆网 > 乡镇部门 > 正文   |   2020-09-18   阅读量:

郭廷海,长坝镇土生土长的民主村人,现任民主村党支部书记。

小时候,因为太穷,郭廷海立志——长大后一定要离开这个穷乡僻壤。当兵,让他走出了大山。从部队退役之后,去了好多城市,也从事过很多行业,积攒了一点家底。

然而,2008年,郭廷海却“违背”志向返乡了。

点燃第一把火——还账

郭廷海说,“小时候想出去,可是人到中年以后才真正理解‘故土难离’。”

当时的民主村是深度贫困村,户籍人口800多人,建档立卡户就有200多人,人均年收入不到一千块钱。通往外界唯一的公路是老一辈人用钢钎、雷管、炸药在岩壁上抠出来的,只能单独通过一辆小货车。没有产业,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200多名留守老人平均年龄61岁。

“说实话,起初我是真不想回去当这个村官,但党和部队培养了我这么多年,现在需要我,我怎么能退缩呢?”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郭廷海决定回村接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

新官上任,郭廷海决定点燃第一把火——还账。

逐一清理以前的项目建设情况,三天两头跑手续争资金。两个多月的时间,郭廷海硬是还清了村里20多万元的项目欠款,把群众的欠账也还了,既赢得大家的信任,又增强发展信心。

续上第二把火——建设

民主村基础太差了,老百姓挑水喝,路途远的,挑水一次来回就要20多分钟。

想把水给老百姓引进屋,就得修水池。

为了争取资金,郭廷海三天两头往镇里跑。为了加紧工期,村干部全上施工一线带头,并挨家挨户动员能干活的,不分白天黑夜地干。不到一个月,水池完工了。看着干干净净的自来水流进老百姓的家,郭廷海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水解决了,郭廷海就开始琢磨路的事。他首先想把那条连接邻近的赵家乡和大洞河乡的社道路打通,为以后发展乡村旅游作铺垫。

为了争取资金,郭廷海又成了镇政府的常客。有个镇干部开玩笑说:“郭书记,你就像没断奶的娃儿,一饿了就来找奶喝。”

资金争取下来后,郭廷海又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摆事实讲道理、说规划展未来,让全体村民共同推动道路顺利施工。

公路通车那天,大沟组的村民们非常激动,自掏腰包敲锣打鼓放鞭炮庆祝。

(转二版)  (接一版)后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主村先后投入了近2000多万元,完成“四好公路”建设17公里、人行路15公里,易地扶贫搬迁43户,CD级危房改造14户,民主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烧旺第三把火——增收

基础设施改变了,郭廷海又在想如何让村民荷包鼓起来。

为此,郭廷海向上争取了1200亩的退耕还林项目,并利用春节放假和周末时间,带着村支两委干部到贵州、江津等地学习取经,决定在本村大力发展花椒、高山水果、乡村旅游。

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全村发展了1300多亩的桃子、李子、板栗等长效经果林项目。

水进屋了、路修通了、房子建了、产业发展了,民主村脱贫了。郭廷海着手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干部带头,每家每户进行宣传、检查、评比、通报,彻底改变了全村的卫生环境。

不仅如此,郭廷海每个月到镇上请理发师进村,上门为村民理发,最多一次有近50人来理发。

一件件大事小事,让大家觉得郭廷海是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做事的党支部书记。

作为一名又累又苦的村官,郭廷海却觉得很幸福,“习总书记说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愿意带领我们全村人,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奋斗,不辜负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不辜负家乡的父老乡亲!”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