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永远做老百姓的‘傻宝’”——记赵家乡香房村党支部书记黄朝林
您的位置:武隆网 > 乡镇部门 > 正文   |   2020-09-15   阅读量:

这些年,黄朝林做了辞职还乡、卖房建房、献地修路、购车送货等许多“败家”事儿,很多人说他“傻”,家人也觉得他亏,但当黄朝林把这些事做成,看到村子变样了,村民富裕了,他就觉得一切都值了,这就是最有意义的活法吧!

黄朝林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目前是赵家乡香房村党支部书记。在外工作时,他时常想着啥时候自己有能力了,就要为家乡做点事。

2016年3月,在赵家乡进城工作人员座谈会上,黄朝林提出了发展家乡的愿望,得到赵家乡党委的高度重视,并动员他回村任支部书记。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后,他决定辞去国企工作,回乡干点实事。

对于黄朝林的决定,妻子极力反对,母亲愤怒地说:“好不容易从山旮旯走出来,现在又回去,你一天越活越糊涂了,老家发展问题那么多,是你一个人能解决的吗?”

“爸爸莫回去嘛。”儿子也掉着眼泪说道。单位领导、同事也很不理解,都说他是个“傻宝”。

军人一诺千金,不能反悔!黄朝林立马向单位递上辞呈,打起背包,从城市回到农村。没想到村民也有冷嘲热讽的,有人说他想捞钱,有人说他官瘾大。

朋友不理解,家人不支持,乡邻看笑话,黄朝林都坦然面对。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只有这样,才能让怀疑变成信任。

然而,现实比想象中的困难多得多。2016年8月,黄朝林上任后第一次召开党员大会,全村52名党员,来了不到10个人,党支部凝聚力不强的现实刺痛着他的心。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也很严重,争着吃低保、评贫困。

面对如此局面,重组班子,为两委“换血”势在必行。上届综治专干陈小兵原打算辞职外出务工,黄朝林三番五次去他家里做工作,最终动员他报名参选了村主任;综合专干黄宗学、综治专干张先伦也是他用同样的方式留在村上的。

有了志同道合的一班人,黄朝林开始带领村干部进社入户,查村情、听民意、讲政策。他给村干部提出了“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社”的办事要求,值班村干部给百姓办事从端凳子、递热茶开始。

为了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争取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黄朝林千方百计协调争取资金30万元,改造了4个农业社10多公里的社道路。

此时村民们议论开了,“看到没得,这届村干部在干事情了,香房村要香啦!”

然而,因为修路,黄朝林却不得不吞下较苦的“黄连”。2013年,准备在香房村实施一个改土工程,老百姓因为怕被占地,一直抵触。这本是一个民生工程,眼看着项目就要被拖黄了,黄朝林心有不甘,于是带领村干部逐户走访,讲政策、说好话、作保证,最终让项目于2017年3月动了工。

项目虽开工了,但麻烦也接踵而来。      (转二版)  (接一版)当路修到村民杨永成家承包地时,他横竖不让过,黄朝林私下里把自家的自留地补给了杨永成,项目才得以继续。可这事让黄朝林在城里的母亲知道了,打电话大骂了他一顿:“你个败家子,别人说你是个‘傻宝’,你还真是,老家就那点地,你竟拿去给我糟蹋了,你硬是傻到家了!”

母亲一气之下挂断了电话,很长时间都不理黄朝林。

这是黄朝林这届村干部上任后的第一个工程,必须全力以赴做好矛盾纠纷协调工作。

深知困难重重,他主动担起了此重任,没有受到正确引导的老百姓是自私的,谁都怕损害自己的利益,天天打嘴巴仗,有人甚至把口水吐到了他脸上,他只能陪笑脸、说好话。

最终该项目顺利完工,一条4.3公里长的产业路连通了三个农业社,老百姓看到了希望,矛盾纠纷一件都没有上交,这得到了乡党委和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而黄朝林,却坐实了“傻宝”的称号。

这还只是犯傻,而黄朝林卖房筹款,帮助老百姓易地搬迁,在家里人看来,就有些“犯浑”了。

2017年,黄朝林在一次走访时发现,灯盏农业社7户老百姓的房屋已经成了危房,其中有3户还是贫困户。他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必须想办法尽快让他们搬出去。

但是,搬出去哪有那么容易?一开始老百姓不相信、不理解,一致的口径就是“钱都没得,啷个搬?”

的确,没钱,怎么搬。于是,黄朝林的筹钱之路也正式开始了。

首先,他想到的就是动用关系找身边亲人朋友借钱,但是大多数亲人朋友不理解,也不支持,找遍了所有人仅筹到了8万多块钱,对于整个搬迁工程来说杯水车薪。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朝林得知重庆银行推出了“村干部授信贷款”政策。他立即召集村干部开会,说明情况后,其他村干部都不吱声,能够看出来,大家都有顾虑。

黄朝林是支部书记,必须要第一个站出来。黄朝林打算以个人名义先贷款。而这一贷款政策是需要家属签字的。当听他说要贷款给村民建房的时候,本来就反对黄朝林回村的老婆气“炸了”,哭着嚷着说,“别人当干部都是为自家着想,你不但自掏腰包,现在还要贷款,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因为老婆带着孩子住在城里,以前村里忙,个把月黄朝林都不回去一次。可那段时间,他天天回家,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端茶倒水,软磨硬泡,好话说了一箩筐,终于哄着老婆把字签了。

就这样,黄朝林成功从银行贷款30万元,加上之前借的8万多,凑够了建房的启动资金。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向大家承诺:“钱,我来想办法,你们向我借钱,一不打借条、二不付利息、三无限期还款,建房用的地盘我也无偿提供。”

就这样,7户村民的心被统一了起来。

建房过程中,为了节约资金,所有的材料都是由黄朝林负责采购、运送。那时候,他几乎天天吃住在工地上。老婆打电话说:“你个‘傻宝’,现在用不上我了,就不回家啦!”

眼看着房屋要竣工了,人工工资、装修材料款等也要跟人家兑现了。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是100多万呢。这次真是把黄朝林“逼”急了,他打起自家重庆房子的主意。

听到黄朝林说要卖房,这次老婆直接“崩溃”了。

“黄朝林,这房子是给娃儿买的,以后他去重庆读书咋个办。”她哭着说。

随后,黄朝林老婆直接把他的电话和微信拉黑了,儿子也当了“叛徒”,跟着不接电话。

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黄朝林给老婆写了长长的一封信,并托人带给了她。

信中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更何况还有对老百姓的承诺。如果筹不到钱,还怎么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这个支部书记还怎么当,老百姓怎么看我?房子以后还可以再买,如果失去了民心,那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

老婆终于给他回了电话,但就说了一句:“你觉得啷个好就啷个做吧,你那个当兵人的性格,犟得很,我拦是拦不住你的!”

就这样,黄朝林把房卖了,把钱还了。

2018年,当7户村民乔迁新居时,他们杀猪宰羊招待亲朋好友,黄朝林和老婆是特邀嘉宾。当乡亲们都围过来激动地说,“我们今天能住上这样的楼房,是这一辈子都没想过的事情,现在住上了,不是你们俩口子,我们是想都不敢想。”

那一刻,黄朝林和老婆都流下了眼泪,老婆终于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

真心换真意。一年后,当贫困户杨世尧将16万元借款还给黄朝林时,握着他的手说:“黄书记,你为我们有新家而卖掉重庆的家,横下一条心带着我们干,我们再不努力,就对不起人啰!”

村民的觉悟在逐步提高,村子的面貌也在天天变好。但黄朝林知道,要想老百姓富起来,还得发展产业。

2017年,黄朝林带领村“两委”班子,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社一品”、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思路。经过几年的发展,小坪的猕猴桃、灯盏的黄莲、先锋的蜂蜜等等;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大闸蟹、肉牛、生猪、土鸡等养殖,都已初具规模。

但是,产业发展起来了,销路又成了问题。2015年,黄朝林参加过重庆市千名农村电商带头人培训,让他产生了发展电商,扩大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的想法。于是,他动员村民利用朋友圈、开微店等方式,寻求农副产品销售路子。

刚开始,村民们都不相信。

“黄书记,你是不是在开玩笑哦,啥子东西叫电商哦,听都没听说过,我屋有三、四十斤干笋子,好多钱斤?你要不?”村民郭朝树说。

“30元一斤,你拿来。”

“真的哟,莫开玩笑哈。”

过称42斤,1260元现金直接支付,郭朝树接过钱的那一刻,说:“黄书记,简直不敢相信呀,以前这个东西烂在家里送人都没得人要,现在真的可以变成钱了,那个贫困户肖开元家还有百把斤蜂蜜,你要不?”

“要,我一定帮他卖出去。”

就这样,“黄书记在收土货哦,你们哪些有的,都给他拿去”,消息一下子传遍了全村的每个角落。

为了方便收购老百姓的农副产品,黄朝林又犯了一次“傻”,他掏光了家底购置了一台皮卡车,自己当司机,义务为老百姓接货、送货,看黄朝林一心在为百姓,这回家里人没再反对他。

2017年9月,香房村“赵佳人”农村电商服务点上线,特色农产品以及高山腊味、核桃、野生猕猴桃、土鸡蛋、竹笋等农副产品销路广开,当年累计销售30万元。

今年以来,香房村利用电商平台,已累计销售农副产品超过300万元。并把微薄的利润2%归村集体收入,1%用于关心关爱“三留守”和困难群众,村民们感受到了温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足不出户将以前烂在家里的“废品”变成了商品,变成了可观的收入,现在的村民们,不再等靠要了,以前爱上访的也不去了,爱打牌的也不打了。

就这样,老百姓的思想转变了,腰包一天一天鼓了起来,香房村终于香了起来。

如今,黄朝林已经慢慢习惯,甚至开始喜欢上“傻宝”这个称谓了。

“如果能换来乡亲们的‘宝’,那我宁愿这样一直‘傻’下去。傻傻地看着绿水青山带笑颜,傻傻地看着百姓走上小康路。”黄朝林说。

(付琳眉 整理)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