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场去 到受灾最严重的一线去——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抗洪救灾现场采访纪实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新闻 > 正文   |   2020-08-19   阅读量:

本网记者 代君君

入梅以来,连续遭受强降雨让我区不少乡镇街道面临洪灾、山体塌方、泥石流的危险。在灾难面前,有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那就是我们记者。他们第一时间奔赴抢险一线,用脚丈量、用眼观察、用心倾听,通过新闻报道传递温暖力量。

感动:用文字力量内化成温暖

“鸭江暴雨导致河水持续上涨,全体干部职工取消周末休假立即返回单位抗洪抢险!”6月27日晚上10点,一条紧急通知在鸭江镇政府职工QQ群、微信群中传开了。

不到两个小时,该镇机关党支部43名党员分别从武隆城区、南川、涪陵、主城等地迅速返回鸭江完成集结,对场镇低洼地段居民进行紧急疏散。

6月28日凌晨,鸭江再次遭受特大暴雨侵袭,全镇出境公路、村道路全部中断,镇辖9村电路瘫痪,场镇供水主管道严重损毁。山洪引发金龙溪与大溪河交汇处洪水倒灌,导致场镇大面积积水,沿街商铺、卫生院及大溪河沿岸居民楼普遍被淹。

“按照这个雨势,请大家做好通宵作战的心理准备,务必想尽一切办法做好人员转移,决不能有一例人员伤亡的情况发生!”话音刚落,镇党委书记蔡斌就一头扎进雨幕,朝疏散群众的区域跑去。全体党员按照各自分组分工,手持电筒、喇叭,开始逐栋逐户转移人员。

“我的爸爸妈妈还没出来,他们被关在屋里了!快去救他们!”转移到政府会议室暂时安置的人群中,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哭着大喊。

问清孩子家庭住址后,副镇长陈小华立即叫上5名党员朝位于金龙街105号负1楼的唐宗平家中赶去。铁锹棍棒齐上阵,经过半个小时终于将堵塞在门口的淤泥杂物清除干净。将唐宗平夫妇解救出来时,洪水已经没过了肚脐。

在全体党员的奋战下,紧急转移群众800余人,确保了洪灾中人员零伤亡。这些,都是采访中的些许片段。党员干部关键时刻的担当与责任、老百姓对家园的眷念与热爱,都深深打动着武隆区融媒体中心的采访记者邬克兰。这些感动,在每天的采访中持续着,这些感动在报端成为历史的叙述时,也内化为中心记者在接下来抢险采访中,走过一村又一路的坚强力量。

责任:像战士那样奔赴一线

作为一名记者,难以两全的时候很多,但报道一线是每个记者的使命和责任。

7月16日至17日,接龙乡遭受罕见特大暴雨袭击,农作物大面积绝收,农房、道路、人饮管网、电力等基础设施毁损严重,该乡紧急避险转移安置群众239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0余万元。同时,中心记者也在第一时间赶赴接龙乡。用镜头记录党员该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公路清扫,边沟疏畅,塌方清除等工作。

“7月22日以来,土地乡六井村中台组中堡滑坡后缘土体开裂出现大面积滑移变形情况,形成堰塞湖,严重威胁沿沧河下游人民群众安全。”接到任务时,武隆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陈娜霖已躺上床准备就寝,本就处于怀孕期间的她,来不及和家人详谈,同样也接到命令出发了。

当天晚上,得知抢险队要夜探滑坡口、为抢救研判方案时,同行记者胡定勇、董卫红立即争取跟随指挥长一起前往最前线查看。

第二天,顶着大雨,一早来到土地乡的记者王津川来到左右摇晃的小机动船上,借助船上仅有的支撑点进行记录采访内容。上岸时,他脚打滑,摔进了淤泥。在土地乡六井村采访时,记者王津川踩着稀泥查看险情,一天下来连续采访工作达八九个小时。

与此同时,中心的记者为记录一线抢险工作,有的踩在半米深的水里采访,有的采访车还撞到了山道路的护栏上,有的饿了都来不及吃饭就啃几口饼干。但无论多艰苦,没有一人喊苦,反而很多同事主动请缨,要求到抢险一线战斗。因为,走进一线,报道一线,永远是记者的责任。

使命:立足本职报道现场

灾难报道的选题尤为重要,如何把握灾难的真实反映,不仅考验着记者的文字功底,也考验着记者镜头如何取景。

从《致敬!奋战在防汛抢险一线的他们》到《羊角街道 为受灾群众募款40余万》,从《党员先锋 排除9处洪灾隐患》,再到《万幸!早撤离 感动!苦口婆心》,每一篇报道都反映了我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受灾一线的真实写照。

“到受灾一线采访,再用手机写稿传回单位。”为了能及时赶上第一时间发表,容不得多想,一篇600多字的见闻,不到半个小时就传回了单位。这篇《武隆土地乡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 滑坡形势总体可控》的现场见闻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发表,社会反响大,读者评价好,还被多家媒体转载。这篇小见闻,为何反响好?回过头来看,有些感受和体会。

“我用脚丈量才能感受危情。”据中心记者王津川回忆,连日暴雨致武隆多地受灾,在芙蓉街道,多日的强降雨共造成芙蓉街道中堰公路、中农公路、石龙公路等5条主要村道及20余条社道公路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农作物、公路、房屋等也不同程度受灾。凤山街道7个社区、11个村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全街道各村、社区农作物受灾面积约2000亩,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同时,辖区公路、房屋也出现不同程度受灾。

这些文字的描述,不仅来源于主要单位的数据统计,更出自于镜头的真实展现。记者用眼观察而抓住细节,更让新闻作品显得出彩。

“在采访时,我看到一些党员干部缠着纱布,在和群众交谈时,一旁还放着一根拐杖。这个细节,引起了我的好奇,我问了几次,他都避而不谈。”中心记者向娇告诉记者,采访中的一些细节让她看到了一线干部群众的辛苦,也让她感受到了他们为民服务的初心。“他们的行动感动着我,我就应该用我的镜头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

从党员干部的担当,到乡亲们对转移户的帮衬,到处都是浓浓的人间真情,也是这份真情,让中心记者的新闻写稿更有温暖,这就是记者的使命。

身处最前线,站在最险处,饿了吃饼干,滑倒了站起来……武隆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们,向水而行,向滑坡挺近,步伐坚定,用行动展示了媒体人的初心使命,更用一篇篇报道践行着媒体人的担当。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