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美味莫贪嘴 小心慎食防中毒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   2020-06-30   阅读量:

本网记者 张再行

接连几天的大雨之后,野生菌咕咚咕咚冒了头,很多市民都喜欢采摘或买上一点尝鲜,但是吃野生菌时大家可千万要注意了,别一不小心饱了口福却中了菌毒。

虽然我区相关部门多次三令五申,严禁市民私自上山采食野生菌,但依然有不少市民,难挡野生菌类的美味诱惑。为此,区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为了你及家人生命安全,千万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菌,不买卖不明品种、不明来源野生菌,确保不发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故。

野生菌中毒时有发生

每年6至9月,由于气温高、雨水多,是野生菌生长的旺盛期。一时间,山野田间各种疯长菌类也吸引了不少食客关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菌类都能成为盘中美食。由于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外形特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非常相似,导致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引发的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根据调查显示,2017年,仙女山镇卫生院9月12日晚至9月14日共收治食用野生蘑菇后感觉身体不适人员11人;区人民医院9月7日至13日共收治食用野生蘑菇后感觉身体不适人员12人;福康医院9月7日至14日共收治食用野生蘑菇后感觉身体不适人员13人。

2020年1月,沧沟乡一农户邀请家人用餐,先后10余人发生头晕、呕吐等症状住院治疗;经区疾控中心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判定为误食毒蘑菇导致的食物中毒,中毒食物为大脚菌炒肉。

2020年6月以来,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报告,我区发生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数起,每起中毒人数1人至数人不等。以自己采摘煮食或路边购买农民采摘的野生蘑菇为主,中毒以居民家庭中毒为主。

采摘购买需谨慎

“我国有435种毒蘑菇,多数含有多种毒素,毒性强烈,可损害消化道、肝、肾、血液、心脏及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导致急性胃肠炎、急性肝损害、急性肾损害、溶血狂躁等,严重时可危急生命,部分剧毒品种,仅食用1至3朵就会导致食用者死亡。”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我们生活中,不少市民认为自己识别野生菌经验丰富,不会采食到有毒的野生菌。工作人员提醒:由于有毒蘑菇与普通食用蘑菇很难鉴别,仅依靠民间流传下来的所谓的“经验”并不能杜绝野生毒蘑菇中毒发生。调查也显示毒蘑菇中毒者有八成以上都提到自己是采蘑菇的老手。

如何预防毒蘑菇中毒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外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肉眼难以区分,目前也尚无简易科学的方法能在算时间内绝对鉴别野生菌是否有毒。广大市民特别是农村居民不要盲目采摘、制作和食用野生菌。市民在市场上采购蘑菇时应向信誉良好的合法超市、供应商购买,对自己不认识或没有食用过的野生菌不要采购、制作和食用。另外,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复杂,经烹调加工或晒干均不能消除,因此不要在移动商贩处购买新鲜蘑菇或干蘑菇。

中毒后及时救治很重要

据介绍,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立即采取刺激催吐措施,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吐、泻严重者,要多饮水并补充电解质,通常药店出售的治疗腹泻的口服补盐液即可;在自行救治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送病人到医院抢救,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野生菌中毒常见临床表现有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损害型、光过敏性皮炎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混和型。”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其中胃肠炎型最为普遍,一般患者进食蘑菇后10分钟到2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乏力等,恢复较快,一般预后好。但进食野生菌后至发病时间超过6小时者,需高度警惕致死性毒蘑菇可能,更应及时就医,否则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期。

同时,不管是自己采摘的还是买的野生菌,一定要留下实物或照片作为中毒后鉴定的依据,帮助医生快速定位毒蘑菇种类,并及早对症治疗。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