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了生态 富了百姓 喜了游客
您的位置:武隆网 > 导读 > 正文   |   2020-05-27   阅读量:

                                                          美不胜收的仙女山风光。(资料图片) 

本网记者 付琳眉 胡定勇

仙女山街道森林总面积28万亩,森林覆盖率65%,海拔高度在330米至2033米之间,年均气温17.4摄氏度,降雨量1214毫米,立体气候明显。旅游资源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等景观,是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块金字招牌的地区之一。

靠“青山绿水”吃饭的仙女山街道人并没有选择“吃掉”青山、“喝光”绿水,而是选择保护好这座“金山银山”。

近年来,仙女山街道充分发挥世界自然遗产品牌效应,以旅游体制改革为契机,结合仙女山新区开发,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和谐、无污染的高端产业和洁净工业,逐步形成以旅游休闲、度假酒店、房地产等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产业体系,以此带动和促进消费升级。

2019年,仙女山街道贫困发生率降低至零。目前,仙女山街道已经获得重庆市生态镇、重庆市商贸百强镇、重庆市文明标兵镇、重庆市卫生镇、重庆最美小城镇、中国“最美乡村”、全国重点镇、中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全国特色小城镇、全国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修复生态 延续美丽

仙女山街道山美水美环境更美,这是许多游客流连驻足此处的主要原因。

不管是景区周边的白果村、明星村,还是最偏远的桃园村,村道两旁都是绿树掩映,农户房屋清新整洁,庭院洁美干净。

归根到底,还是得益于下了一招好棋--念好“山字经”。

“我们整个仙女山街道生态保护红线区占了辖区面积的近50%。”仙女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仙女山街道“因旅而兴”,因此将生态环境保护视为改变贫穷的“命脉”。当地职能部门不断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提供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旅游项目的土地计划指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等保障。

近年来,仙女山街道以“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为工作目标,开展全民植树活动,实施荒山绿化、生态修复,先后造林300公顷,林地面积突破27.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08年的54%跃升到65%;同时,严守基本农田、生态保护两条红线,严厉打击破坏各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并以“厕所革命”、“养殖革命”、垃圾污水治理、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辖区内垃圾污水处理全覆盖,新建荆竹和桃园污水处理站2个,完善了仙女村一条街和白果场镇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改建工程,整改了核桃场镇的污水管网改建工程等。

同时,成立了以街道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市政环卫巡查机制和制度,成立专职的市政园林执法中队,组织街道、村(社区)59人森林管护巡查队,落实责任、明确奖惩。

正是一系列强有力的以“保护+修复”为主的手段,所以,整个街道才呈现出到处都是“美丽庭院”和“绿色村庄”,走到哪里都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

旅游扶贫 助民增收

条条大路通向“金山银山”,旅游便是其中一条路。

2016年,仙女山街道通过招商投资引进一家企业进驻到该街道荆竹村,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归原小镇”项目。

荆竹村虽与仙女山核心景区的距离近在咫尺,但是却一直藏在深闺中,无人问津。该项目入驻后,依托荆竹村的百年历史,以“活化乡村、留住乡愁”为目标,规划了民宿、文创、生态农业等多个版块。同时,面向高收入群体打造了网红“民宿集群”和“乡宿联盟”。由政府、农民、企业三方参与,将当地农民闲置房屋利用起来做民宿,进而做大乡村旅游、做实乡村振兴。

“归原入驻荆竹村以来,政府已经投入一千余万改善饮水、通讯、电力、道路等人居环境。政府支持的背后,也是希望借助项目发挥当地生态优势,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提升和农户收入的提高。”仙女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喝上干净水、住上敞亮屋、在家门口挣钱,归原在实施中改变着当地村民的生活和生产状态。荆竹村77户2230多名农户先后通过该项目征地拆迁、土地流转获得第一笔资金,用于自建房屋、开农家乐,接待超出归原小镇接待能力的游客,同时搞起种植、养殖以供园区内的日常消耗,并且还延伸出小超市等其他业态。

据介绍,归原小镇还吸纳了50余位当地农民在园区里务工,每月收入2000-3000元,相当于武隆在2017年11月退出国家级贫困县以前贫困户的年收入。

去年,仙女山街道以归原田园综合体建设示范带动,以“乡宿联盟”为载体,带动了526户乡村旅游接待户提档升级。

同时,荆竹村也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无独有偶。仙女山街道龙宝塘村根据综合开发型模式的定位,也实现了旅游服务业、种植业融合发展。目前,全村已发展厚朴等中药材2.5万亩,玫瑰、布朗李等花卉、林果观光园2000亩,休闲垂钓52亩,日均接待游客3600余人,夏季高峰期每日短租游客超1000人,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全村500余人脱贫增收。白果村也积极利用辖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抓紧“旅游致富列车”,发展了面积约1000亩的集水果采摘、休闲体验为一体的葡萄园、富硒梨园、草莓园等5个,带动周边300余农户、20余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融合发展 喜迎游客

2019年,仙女山街道按照“产、城、景”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四大融合”发展工程。即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将其与商贸、农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开发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实现生态产业发展。

实施“农旅”融合发展工程,提档升级“寻梦园”“富硒西瓜”等集采摘体验、观光休闲、教育培训等于一体的25个特色休闲农业园,着力新培育了3个特色休闲农业示范园。

实施“商旅”融合发展工程,加强培育市场化主体,全力提升农业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水平,包装推出“渝见仙果”等一批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的现代农产品等。

实施“城旅”融合发展工程,坚持旅游高峰期、节假日轮流分组值班制,及时有效解决旅游服务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档升级“七彩仙女山”微信公众号,实时为经营者、游客提供涵盖景区、度假区、旅游饭店、特色餐饮、乡村游等旅游要素信息等。

实施“文旅”融合发展工程,保护和开发土家族苗族哭嫁、山歌、摆手舞等民俗文化,组织居民自发举办文化表演活动20余场次等等。

不仅如此,2019年仙女山街道整合投入资金1800万元,改扩建桃园村梦幻谷、荆竹村老田湾、明星村大石岭等38公里农村公路,完成了仙女山水库建设、大河沟及核桃2座水库投入试运行,完成了2公里饮水管道安装等等。

“这是我第五次来到龙宝塘村了,每年这里都在发生着变化……”来自重庆主城的退休职工张和元,每年都会带着老伴到仙女山街道龙宝塘村住一段时间,他们是村里变化的见证者。

一幢幢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整洁通畅。仙女山街道的各个村都已成为周边地区居民“农家休闲一日游”的目的地,每到节假日驾车前来休闲、采摘、吃农家饭游客数不甚数。乡村成为了城里人向往的地方,村民尝到了旅游致富的甜头。在多形式发展集体经济的推进中,石梁子社区、荆竹村年收入均超过50万元,明星村、桃园村年收入达10万元。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乡村产业加快发展,群众生活更加便利,游客往来愈发密切……2019年我区旅游再次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区共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0亿元,而仙女山街道约占80%。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