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公里出山路,27次克难攻坚,500余名交通人鏖战820个昼夜—— 武隆桐梓山 昔日天堑变通途
您的位置:武隆网 > 乡镇部门 > 正文   |   2020-05-21   阅读量:


江后路通车后,道路两旁发展起了农家乐。

竣工后的江后路。 

特约通讯员 曾光全

日前,在武隆城区经江口镇至后坪苗族土家族乡的江后公路上,一辆载满乘客的客车正向前疾驶。

“江后路通车前,从武隆城区到后坪要翻越仙女山、桐梓山两座大山,路程长、路又烂,驾驶员都不愿开这条线路。”驾驶员李师傅说,“现在路修好了,沿路的村民外出更便利了,我们也替他们开心!”

后坪苗族土家族乡地处桐梓山脉,桐梓山是武隆此前地理位置最偏远、交通条件最落后、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山区。在重庆市正在实施精准脱贫的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中,后坪是其中之一。

从2017年起,后坪深度脱贫攻坚以及桐梓山片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投资6.5亿元,相继启动江口至后坪、桐梓至后坪2条全长71公路对外大通道建设。

经过500余名交通人历经27次克难攻坚、鏖战820个昼夜,江后路、桐后路已于2019年春节前全面竣工通车。从后坪到武隆城区从过去3.5小时缩短到1.5小时,同时,桐梓山片区“三乡一镇”近4万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桐梓山这个昔日的天堑变成了通途。

71公里出山路

桐梓山——位于武隆、彭水、丰都交界处,与仙女山相连,属于武陵山脉,幅员面积39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88米。山上分布有桐梓、后坪、土地、接龙“三乡一镇”。

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基础设施差是桐梓山的特点,也是导致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后坪处在桐梓山最北端,与彭水、丰都接界,距武隆城区108公里,是武隆最偏远的乡镇。深度脱贫攻坚启动前,交通成为制约后坪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武隆城区到后坪,要翻越仙女山、桐梓山,经过省道S205、S204到达桐梓,再行70公里乡村路到达后坪,总里程108公里,开车需3.5小时。

2017年,后坪深度脱贫攻坚启动后,以交通先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发力。根据区交通局组织编制的《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深度脱贫攻坚交通项目实施方案》,2018年至2020年,升级改造等级公路S521江口龙溪至后坪(江后路)、S204桐梓至后坪(桐后路)两条大通道,总长71公里。公路建成后,从后坪经江口到武隆城区,全程只有67公里(其中江后路44公里),行时1.5小时;从后坪经桐后路到彭水、丰都县城,车程都在2小时以内。江后路、桐后路竣工通车后,桐梓山片区“三乡一镇”的交通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27次克难攻坚

“大家加把劲,再战一个通宵,完成剥牛函路基贯通任务!”2018年9月30日晚,桐梓镇剥牛函灯火通明,工人正在浇筑最后一根桩基承台。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上百名工人已历时半年,苦战36个通宵。

江后路、桐后路于2017年7月和2018年8月全面开工建设。考虑到对生态环境保护、道路取直、建设成本控制等因素,在规划建设时,大都取道植被稀少的峡谷地带,工程十分艰巨,项目开工后就面对一个个克难攻坚任务。

全长44公里的江后路,高度在100米的岩层有7处,施工场地不通水、电、路。施工过程中,用电靠发电机发,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靠驮马和人工转运。

长500米、高110米的剥牛函,公路从峡谷岩层半腰穿过,工程难度大。为克服恶劣的施工环境,施工人员靠人力扛来成吨的钢管,架起复杂的脚手架,日夜在80米高的“空中”作业。

“一次在转运水泥石沙时,一匹驮马走到用钢管架设的临时便道上,因恐高受到惊吓,翻过护栏摔到80米下的峡谷当场摔死。”该项目部一负责人说。

经过上百名工人历时半年的鏖战,苦战36个通宵,剥牛函于当晚顺利实现贯通。

桐梓山因海拔高,全年雨雪天气时间长,到了夏冬两季,雨雪天气占到整个季节一半以上,给本就恶劣的施工环境雪上加霜。

2018年6月,江后路路基工程全线开工,由于持续降雨,导致原材料运不进来,工人无法施工。施工单位便通过抢抓晴好天气昼夜调运材料、轮班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2019年6月21日晚,一场特大暴雨袭击桐梓山,江后路、桐后路发生塌方24处,刚刚打通的工程运输线全部中断。天亮后,施工单位组织400余名工人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经过连续1周时间的抢险,项目才恢复正常施工。

“自江后路、桐后路开工建设以来,施工单位以完成控制性工程、项目重要节点、应对恶劣天气、后坪脱贫攻坚重要活动临时交通保畅等克难攻坚任务达27次。”时任江后路、桐后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明海说,到2019年春节前,江后路、桐后路已完成全线油路铺设,实现全线竣工通车目标。

820个日日夜夜

“江后路是我区在同等条件、同等里程已建等级公路中,建设时间最短的一条公路,从2017年9月开工建设,到2019年12月竣工通车,历时2年零3个月。”区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印说,这其中与参建的500多名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分不开,他们中有的从项目开工到工程竣工,已连续在项目一线奋战了820个日日夜夜。

江后路、桐后路作为打通市级深度贫困乡后坪和桐梓山片区“三乡一镇”4万群众出行的对外大通道,受到市、区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根据安排部署,区交通局从机关和直属单位抽调20名精干力量,组建公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局分管领导谢锋任办公室主任,进驻工地一线,靠前开展工作。

“陈主任,你为给群众修路都不顾自已身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让修!”2018年6月,江后路建设正处在路基工程即将贯通的关键节点,在沧沟乡大田村处,因为修路要迁移路边树苗,部分村民执意不肯。

“几棵树苗搬到哪里都能成活,把路修好了就能给大家带来方便,不能因为几根树影响大家利益!”正在施工方难以与群众达成协议时,时任公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明海耐心地做群众思想工作。

此时,陈明海腰间还挂着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泵,因为长期吃住在一线,生活不规律,患上严重糖尿病的陈明海刚从西南医院住院回来。听说工程遇村民阻工,糖尿病又随时要输胰岛素,陈明海挂上胰岛素泵就直返工地,继续开展工作。

“轰隆隆......”2019年6月21日凌晨,桐梓山突然下起特大暴雨,住在后坪鱼子工作点的江后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杨顺刚被雷声惊醒,他立即拿起电话通知各施工段,要求派人检查工地排水情况。通知完后,自已披上雨衣连夜上路检查。由于组织及时有力,山洪未给项目造成更大灾害。

“自江后路、桐后路开工建设以来,正是有像陈明海、杨顺刚等这样的交通人,日日夜夜坚守在工程一线,才使一个个克难攻坚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刘印说,从项目开工第一天起,抽到一线的同志坚持吃住在工地上,没有一个人请过一天事假(因公出差外),休息过一个节假日,用行动诠释了一个交通人的本色。

2019年9月17日,后坪迎来了最难忘的一天,随着江后路、桐后路两条对外大通道的全面竣工通车,同时也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前期筹备,文凤村天池苗寨正式对外开园,苗寨53户村民正式吃上旅游饭。

与此同时,后坪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高标准规划打造的“三万五园”(万亩特色经果林、万亩食用笋竹、万亩生态茶叶、草食畜牧养殖示范园、高山蔬菜示范园、中药材种植示范园、中华蜂养殖示范园、木棕河水系生态渔业示范园)特色产业也渐成规模,全乡43户(153人)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除1户贫困户因病尚未脱贫外,其他全都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如今的桐梓山,已由昔日的天堑变成通途,每天都是源源不断运送农产品和满载游客的车辆进出大山。江后路、桐后路正如同插在桐梓山上的两张翅膀,正引领当地4万群众奔向幸福小康大道。

(本版图片由曾光全提供。)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