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粮牺牲的烈士 ——许智伟、郭一帆的故事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文化 > 正文   |   2020-05-13   阅读量:


许智伟(1923~1950),又名许建雄,云南省石屏县人,1923年9月生。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任中共武隆(桐梓)特支书记。1950年1月,被土匪杀害。

许智伟1939年考入石屏师范附中读书,1942年考入由杭州迁往贵州遵义的浙江大学,在校期间和同学成立了读书会,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从而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时值全国学生运动,浙大的学潮亦蓬勃开展,许智伟积极投入浙大的学生运动,因而引起了敌特的注意,为了摆脱敌特的追踪,许智伟于1944年转到重庆复旦大学读书。复旦大学毕业后曾在四川的重庆、中江、巴县等地学校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48年夏,许智伟到重庆市立师范任教,同年7月,经川东特委负责人卢光特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校,许智伟领导了一批进步学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推动了学校革命运动的发展。1948年11月,他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动员张振发、李良英等人参加了新青社,准备在此基础上成立一个公开活动的学术团体,以扩大革命阵营,因此受到学校的怀疑,不久学校解除了他的聘书。1949年1月,许智伟离开市立师范到育才中学教书,市立师范学校的学生工作,组织上决定仍由他负责。在许智伟的领导下,以新青社为核心组织全校进步学生,成立公开的学术团体——群力学社,并在市立师范学校开展轰轰烈烈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运动,争得了学生吃平价米的胜利。接着全校开展为老师争温饱的募捐运动,全校进步学生和地下党员组织的“山歌音乐社”,组织近百名进步学生四处为老师募捐。解放军渡江前夕,国共两党和谈开始,学生运动更加活跃,许智伟日夜奔走,积极领导市师学生运动。

1949年6月,许智伟受川东党组织负责人的派遣,带领24位同志到武隆开展地下工作。到武隆后,许智伟选择了生活极艰苦、交通极不方便、地势极为偏僻的丰都、彭水、武隆三县交界的桐梓山为据点,深入农村组织群众,成立农民协会。1949年9月,经上级批准建立了中共武隆(桐梓山)特支,许智伟为特支主要负责人,武隆(桐梓山)特支以乌江为界下设东岸、西岸两个支部,以桐梓山、庙垭和平桥为活动据点,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在许智伟的领导下,党组织不断壮大,斗争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当局为之惊恐,于同年9月中旬,伪县长胡铸坊派警察中队长王槐山带队到火炉、桐梓清剿,许智伟得此情报,迅即召开党员会研究对策,后通过统战工作和武装斗争粉碎了敌人的清剿。同年10月,川东特委派人到涪陵中心县委传达上级关于准备迎接解放配合接管的指示。许智伟同志为了给大军到来扫除障碍,加紧对武隆县国民党政府上层的统战和当地匪运工作,控制桐梓山吴鸿哲、吴汉皋及庙垭余子瞻等地方反动势力,争取分化桐梓、火炉土匪武装200余人,筹集了大量的粮食和医药,组织当地群众为解放军带路,在川湘公路沿线组织群众迎接解放等工作,胜利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迎接解放,配合接管”任务。

1949年11月,武隆全境解放,国民党反动残余、土豪劣绅互相勾结,先后在各地组织武装暴动。桐梓山恶霸地主吴鸿哲、吴汉皋、刘廷鹄、唐云武为首组织“川鄂边区第八行政公署支队”反革命武装组织,四处抢劫民财,攻打区、乡人民政府机关,杀害工作人员及农民群众。县委立即派许智伟、郭一帆等同志去桐梓山与区武装队配合,平息反革命暴乱,完成征粮任务。

1950年元月1日晚,许智伟等分散住在桐梓山乡场附近。突然,暴乱土匪包围了区干队和许智伟等负责征粮任务的同志住处。经过数小时的激战,终因新组建的区干队无临战经验和部分成员叛变,使许智伟、郭一帆等人被土匪抓捕。2日早晨,许智伟、郭一帆等人被土匪脱去外衣,捆绑在桐梓山乡场口的三棵大树上被匪徒用乱刀大砍,然后又乱枪射击,许智伟等三同志就这样壮烈牺牲。

许智伟等同志的壮烈牺牲,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为武隆的革命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永远载入史册,铭记在武隆人民的心中。

郭一帆

郭一帆(1919~1950),广东省大埔县人,1919年生。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任中共武隆(桐梓)特支委员。1950年1月,在征粮工作中被土匪杀害。

12岁的郭一帆小学快要毕业时,就随母亲及哥嫂飘洋过海逃到越南西贡市谋生,生活极其艰难。全家省吃俭用将他送进一所华侨中学读书,在读书期间,他目睹一桩桩华侨被洋人毒打欺凌的事实,种下对帝国主义仇恨的种子,爱国主义的火焰在心灵中开始燃烧。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全国人民奋勇抗日,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战役大捷,震惊了中外,于是,身在海外的郭一帆全家随着一批参加抗战的华侨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一帆回到家乡,看到家乡还是那样的贫穷落后,在广州沦陷的前夕,为了不当亡国奴,他毅然辞别母亲兄嫂,来到抗战的大后方重庆。他首先到侨务部找到了一个勉强可以糊口的工作,同时积极复习功课。1941年夏,郭一帆考入了东北大学历史系。读书期间,他参加了由中共南方局领导的“青年读书会”,阅读了进步书刊,思想日趋成熟,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1945年夏在东北大学毕业后,经同学介绍在射洪县教书,1946年1月转到盐亭为公中学任教。该校是东北大学“青年读书会”创办的,1946年夏,为公中学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1947年2月郭一帆来到重庆小龙坎大信会计学校任训育主任,在校长张孟晋(共产党员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渣滓洞)的直接教育培养下,郭一帆进步很快,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1948年2月,经许嘉本介绍到邻水慎修中学任教,担任教育主任,该校是一所进步学校,校长是邻水党组织的负责人,在学校郭一帆工作努力,积极要求进步,经党组织长期考察,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重庆“四.二一”学运后,为了保护师生的安全,党组织决定部份师生转移到农村开展工作。经川东地下党负责人卢光特的安排,郭一帆和许智伟带领一批育才学校师生到丰、武、彭三县交界的边远山区桐梓山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为迎接解放军入川创造条件。

桐梓山地处偏僻的山区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吴、刘、唐三家独霸一方,匪风极盛。地下党同志刚到达该地,就引起当地乡伪政府的注意,当初要求共产党到桐梓山开展工作的吴汉皋也向党组织讨价还价。面对不得的形势,郭一帆立即召开党员会议研究,决定由张远绻等人在桐梓做好统战工作,稳定吴鸿哲、吴汉皋等人,邓致远转移到庙垭开展工作,任诚之转移到巷口与喻素芳开展工作,从而使来到桐梓山的地下党,在极其严峻的形势下站稳了脚,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7月底,郭一帆与许智伟一道在桐梓山,培养和吸收了一些先进青年入团,8月,地下党组织在桐梓山建立了中共桐梓山支部,由郭一帆任书记,随后在9月地下党组织又建立了中共武隆桐梓山特支,郭一帆为特支委员。郭一帆等党员在桐梓山特支的领导下,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推动了桐梓山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11月为迎接武隆的解放,他到木根、双河、长坝等地发动群众,筹集粮食,维持地方秩序。11月18日解放军到达桐梓山,郭一帆带领群众为解放军烧茶筹粮,为解放军带路,23日武隆解放。1950年元月,桐梓山的反动势力趁刚解放的武隆政权还不稳定发动暴乱,攻打我人民政府,杀害我干部群众,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在这关键时刻,中共武隆县委派郭一帆、许智伟等到桐梓山和区干部一起开展征粮剿匪工作。元月1日晚,郭一帆和许智伟分住在群众家里,2日晨,突然遭到几百名暴匪包围,经数小时激战,因寡不敌众,郭一帆、许智伟等人被土匪抓捕,最后被土匪残酷杀害在桐梓山壮烈地牺牲。

(本版文字由区档案馆提供)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