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其发,一名老党员、退伍军人,当过公安员、交通协警,也当过社区书记、建筑公司老板,在外闯荡20多年后,一句“回报家乡”让他重归故里,挑起村党支部书记重担,带领黄莺村上演了一部 上访村“逆袭”记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新闻 > 正文   |   2019-04-24   阅读量:

  本网记者 王蓁 周令高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退役军人是其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我区而言,目前,全区共有92名退伍老兵走上了村官岗位,正成为带领全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排头兵”,涌现出了刘其发、李代兵、黄朝林等一批优秀的兵支书,为加强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脱贫攻坚战斗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兵支书在脱贫攻坚一线”栏目,带领读者一起聆听兵支书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故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走进四月的黄莺乡黄莺村,四通八达的社道公路两旁、干净整洁的院落外,青砖砌成的田园风小花园错落有致排列着,处处草色青青、花团锦簇,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曾经的‘上访村’终于变美啦!”乡党委书记任荣的一句感叹,道出了黄莺村的“秘密”,“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刘其发功不可没。”

  任荣提到的刘其发是一名老党员。自1993年退伍后,当过公安员、交通协警,社区书记。干了近17年行政工作后,毅然决定经商,成立了建筑公司,当起了老板。多年的打拼,刘其发成了黄莺乡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之一。而今又回到家乡,任黄莺村党支部书记。

  采访中,只要在村里提到“刘书记”,就能收获无数个“赞”。

  回报家乡

  “礼物”如此沉甸甸

  “刘总,现在你成功致富了,愿不愿意回报家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哦?好多村民都记得你哟。”2016年5月,任荣打来的一个电话,再次唤起了刘其发浓浓的乡愁。他深知,自己的家乡太需要发展了。

  虽心怀忐忑,但刘其发还是鼓足勇气抛开在外的事业回乡了,并在当年8月18日通过选举成为黄莺村党支部书记。而这一天正是刘其发46岁生日。

  任荣打趣地说,这是送给刘其发的一份特殊生日礼物。

  “这份礼物沉甸甸的,扛在肩上有点重哦。”这是刘其发的肺腑之言。

  黄莺村幅员面积23.36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有人口470户1548人,其中劳动力976人,地广人稀,山高坡陡,基础差、产业弱、村民意识落后,导致群众矛盾多,贫困一直相伴左右。

  如何带领大家实现“上访村”的逆袭?刘其发心里没底。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说一千道一万,全村发展的第一步还得抓村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刘其发认为,搭好班子,带好队伍,才能凝心聚力谋发展。

  为此,在刘其发的带领下,“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再次“焕发生机”。制定了《黄莺村村社干部考核办法》,对村社干部进行工作业绩考核。通过党小组会和村党支部会,研究制定了《黄莺村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标准》《黄莺村优秀村民评选标准》,并在当年评选表彰。7个农业社成立了8个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村治管委员会,选任了30多名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退役军人为主的户长代表,专治群众之间“安全纠纷”等疑难杂症。

  一系列以党建为中心的举措,让黄继奎、任中云、吴勇等村干部、党员、普通村民频刷“存在感”。

  民生无小事

  承诺必须响当当

  “我出去转哈哟。”刚吃过午饭,坪上组72岁老党员、老支部书记向维兵一如往常,跟还在收拾饭桌的老伴打声招呼后就背着双手走出大门散步去了。

  “如今的社道路既平整又宽阔,得多亏了刘书记。”提到这条路,向维兵心里还有一丝歉意,“当初对刘书记的不信任,有点小人之心咯。”

  2016年10月,刘其发在坪上组走访途中与务农归来的向维兵碰个正着,“我们小组最大的问题应该是路,但我这辈子恐怕没机会看到家门口在这条社道路硬化咯。”

  刘其发顺口接过话尾,“老书记,只要你支持,我们就干。”

  干?谈何容易?讲大话?向维兵对刘其发如此果断的“君子一诺”根本没放在心里。但2个月后,从和平组到坪上组的社道路硬化工程如期动工,全场6.4公里,宽5.5米。

  对于说干就干的刘其发,和平组贫困户王远江也十分感激。

  王远江的妻子因病无劳动能力,两个孩子正在上小学,家庭收入微薄,生活贫困拮据,一家人一直蜗居在存在安全隐患的木棚房中。帮扶干部和村干部多次动员重新建房,王远江都因囊中羞涩一口回绝了。

  “乾友,要不我们俩先私人垫资给王远江建新房,等他脱贫了再慢慢还。”“也行,我们俩是应该带头帮。”

  去年10月,刘其发与村主任张乾友俩人简单商量后便共同出资7万,帮助王远江建起了两层楼新房。同时,还请来施工队,帮助王远江建好了养牛场和养鸡场,让其发展养殖业脱贫增收。

  “干群一心,其利断金。只有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办好办实,全村的发展才有更大的动力。”两年来,这句话成了刘其发的“口头禅”,他带领村党支部努力争取上级政策,两年硬化社道路41公里,实现社社畅通工程全覆盖;新建人畜饮水池11口,人饮管网32公里,实现安全饮用水100%;推进了200多户群众实现了危旧房改造,环境卫生持续变好。

  招才引智

  致富大道更宽广

  致富,并非一蹴而就。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根据我们村的实际,借鸡下蛋,发展产业,拓宽群众增收门路才是关键。”

  刘其发的“妙招”很简单,本村的在外创业人士,就是一股带动脱贫的巨大社会力量。如能唤醒外出创业人士的思乡情节,吸引投资,再做大做强产业,带动村民就近务工,就能实现村民长期增收。

  思路决定出路。两年的实践证明,刘其发的“妙招”很灵。

  越来越美的黄莺村,让漂泊在外的游子多了一份骄傲和自豪。远在深圳创业的商人、和平组退役军人高华兵就是其中之一。

  “刚出来时很自卑,不愿提及自己的家乡,但现在,我还热情邀请外面的朋友到山清水秀的老家耍。”得知是家乡的记者采访,高华兵很兴奋地打开话匣子,“老家简直一年一个样。”

  “华兵,通过多方考察,村里优质的山泉水很适合发展大闸蟹、大鲵水产养殖,你支持不?”接到刘其发的一个电话,高华兵主动入股一万元,还明确表示,只要是村上发展需要,自己都将力所能及支持。

  与高华兵一样回报家乡的还有黄家林、刘天华、杨世兵刘浩宇、陈忠瑞......

  就这样,刘其发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本村退役军人和在外创业人士,利用家乡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建起了经果林1100亩(其中,金秋梨300亩,板栗及桃子805亩),水产养殖垂钓基地2个45亩,大闸蟹养殖基地1个60亩,5稻鳅养殖基地3处120亩,高山蔬菜种植基地1片500亩,建设生猪集中养殖示范点1个规模300头。

  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开来的产业,让黄莺村村民得到了实惠。

  和平组贫困户向代成夫妻俩因病需常年服药,劳动能力弱。而今,向代成在大闸蟹养殖基地当管理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向塘里投喂饵料,每月2000元。家属陈旭碧在附近的工地上当炊事员,每月也有3000元收入。向代成说,“现在,我们两口子的药钱,除了医保报销,剩下的部分终于也不用愁了。”

  目前,全村贫困户仅剩6户3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9.9%降至目前的1.9%,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8909元升至2018年底的13890元。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

  刘其发透露,村内独有的黄莺大峡谷、七门洞等旅游资源,还引来了大企业的关注。北京中国正信集团上市公司与黄莺村完美邂逅之后,签订了意向性投资协议,将在村里建设康养中心暨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第一期项目投资5亿元,此项目建成后能直接解决就业人口500多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黄莺村一定能走得更好更远。”对于未来,刘其发和村委一班人都信心满满。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