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福华退伍后,回到家乡文复苗族土家族乡西山村创业,成为村里的“本土人才”。多年来,肖福华一直乐于帮助乡亲,用心用情用力为村民解决各方面的困难,备受村民喜爱。村民们常说—— “这个小伙子真不错”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新闻 > 正文   |   2019-03-19   阅读量:

肖福华为村民送来养殖技术书籍

带头发展养殖业

热情为村民服务

照顾村民生活

为搬运搭把手

  本网记者 湛伟

  核心提示

  平凡之中见伟大。他怀揣梦想,退伍后回到偏僻落后的山村,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发展产业,出谋划策有担当。村民重病,急人所难送医院。乐施善行,坚持数年成壮举。他的每一点奉献,都将使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二婆,你在屋头没得嘛,你上次不是说想买两袋饲料回去吗?我今天正好给你带上来。”

  “哎呀,没想到你还把这个事记着的,真是又要麻烦你了。”

  “举手之劳的事……”

  肖福华知道,如今村里年轻人外出谋生,只留下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在家,他说:“老人有时想上街买个东西都不方便,我作为村里的年轻人,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肖福华的人生就像一枚急速旋转的陀螺,一天都在辛苦忙碌奔波中度过,正是这一天天不停止的旋转,才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人不定要当大官才能做大事,做小事也能够体现自己价值。”这一句话是肖福华一直秉承的座右铭,他常说,好的品德和生活态度,需要在成长中培养,自己也非常感谢在部队中学到的很多东西,养成了影响这一生的一种人生态度。

  耳濡目染

  在连队树立人生态度

  1987年出生的肖福华,2007年入伍当兵,在部队服役期间,执行过玉树地震抗震救灾及维稳等任务。

  “在部队时,我的班长就时常教导新兵,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立身要能保家卫国,弯腰要去帮助群众。”肖福华说,正是因为日常的教育和学习,以及在连队的耳濡目染,才养成了如今助人为乐的品格。

  2010年,肖福华在执行“玉树地震”的抗震救灾任务时,将自己2个月的工资捐献给了灾区的群众。“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钱财就要用在需要处。”肖福华说,钱虽不多,只希望能够帮助到别人。

  2012年,肖福华退伍后,经推荐来到青海德诚矿业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助理。在工作的两年中,肖福华兢兢业业没有出过纰漏。随着时间的流逝,肖福华虽然收入可观,但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却愈发的浓烈。

  2014年,在西山村村支两委的多次联系下,肖福华决定回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然而回乡后,肖福华通过走访观察,发现村里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年轻人留在家中的很少,以至于村中土地多属荒置的状态。

  “只要有了产业,大家就会有精气神,就能留住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肖福华决定在村里发展生猪养殖和水蜜桃种植,同时为了让更多的村民来参与,于是肖福华给想要养猪的家庭免费分发一头母猪,免费提供猪饲料,待下猪崽后,再以每头小猪80元进行收购;将一些水蜜桃苗免费分发给想要种植的村民,对于想规模种植的村民,还会积极联系进苗渠道,免费运输到家,还邀请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学如何科学的种植、修枝和管护。

  2015年,肖福华应聘成为村上的“本土人才”,“我只是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平台将自己多年在外学习的知识和获得的各种经验、渠道,分享给更多的乡亲,共同建设家乡。”

  家长里短

  在村里体现自身价值

  自肖福华成为“本土人才”以来,还经常对肖家盖村民小组留守的老人进行走访慰问,与他们唠家常。

  “有的地方因为交通不便,购买生活用品很麻烦,他总是二话不说就帮村民在集市上购置,还帮助留守老人运输、销售一些农产品,比如土鸡、土鸡蛋、玉米、西瓜,从未收取任何回报。”该村的村民纷纷说道,有时肖福华路过时,都还会帮着我们做做农活呢,边做边唠家常,挺热闹的。

  “来人呀,这里有人晕倒了,快来帮帮忙。”2018年3月的一天,肖福华带着重庆的几个大学生到木子坳村民小组宣传扶贫政策,在路上遇到该村民小组王道兰老人在地里干活时,中风倒地,动弹不得,毫无知觉。

  肖福华马上组织人将王道兰老人从山下的地里背到山上的公路,喘息未定,他立即发动自己的车将老人送到乡卫生院,可到了乡卫生院发现因医疗设施有限,根本无法进行治疗,人命关天,肖福华心急如焚,立马联系救护车将老人转送至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同时,通知老人的子女尽快赶到医院。直到老人的子女赶到医院,安顿好一切,肖福华才离开。幸亏送医及时,在鬼门关走一遭的王道兰老人捡回了一条命。

  肖福华的生猪养殖场建在西山村肖家盖村民小组,平时工作结束后,自己就会回到场里进行打理,时间晚了就在厂里休息。

  “福华,你在肖家盖没得,快来看看哦,我丈夫胃病犯了,呕吐不止,找不到车送他去医院。”2018年5月的一天夜里,肖福华正在自己的生猪养殖场休息,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村民肖万昌老人胃病发作,恶心呕吐不止,痛得在床上打滚。因为肖家盖的交通条件差,居住的农户少,当时也已经是半夜,更没有什么车辆。此时,肖福华挂完电话后,马上穿上衣服,开车接上老人行驶在漆黑的公路上将肖万昌老人送往江口镇福江医院进行治疗。

  “当时心急如焚,子女又不在身边,自己也腿脚不方便,找来找去都找不到车,因为肖福华的猪场在上面,所以才通过各种渠道才找到肖福华的电话,让他帮帮忙。”至今肖万昌的家属樊高素讲述起当晚的情况,心情依然难以平复。从那次后,她就保存了肖福华的电话,有啥子难事都会找肖福华帮忙,而肖福华也很热心的帮助她解决困难。

  “自己前些时间在漆树村包了修建马路边砖栏、花台以及停车场工程,但是因为对电脑不熟,就向肖福华求助,帮忙拟下合同草稿、预算,他从不推迟,经常帮忙。”一说起肖福华,村民张建民的嘴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停不下来,“有时下雨天,老年人上街买点肥料,肖福华遇到后,都要帮助拉回到家;遇到学生上、下学,都会送学生到校门口或家里……”张建民说,要谈肖福华做过的好事啊,那他能聊上个大半天,虽然都是些小事,但个个村民心里都记得他的好。

  “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我相信每一个人遇到这样的事都会这样做,而恰好就是我遇到了而已。”在采访的过程中,肖福华一直在重复这样的话。

  尽心竭力

  在未来继续助人为乐

  “用乡亲们的话说就是‘十处打锣九处都有他’,就像个陀螺,转起来就停不下来……”面对肖福华乐此不疲的助人义举,西山村村主任卫泽建说道。

  “肖福华同志,在工作上勤奋、实在,组织安排的事从来不打折扣,有担当,有创业精神;生活上作风正派,艰苦朴素,村民有困难,无论大小事,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帮助。”西山村村支书刘应强说起肖福华不禁连连称赞。

  工作中,有一种精神叫平凡,这种精神在平凡中伟大,让人心生敬意;在生活中,瞬间的壮举,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持,总是让人感动。然而,这些令人充满敬意和感动的人和事,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我是党员,曾经也是一名军人,是党培养了我,人民养育了我,我就必须好好地为党、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一生无悔的追求……”面对诸多赞许,精神抖擞的肖福华谦虚地说道。

  “全村1000多户,到现在我才走完一大半,希望在新的一年和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能走完剩下的,深入了解村民的生活难题,尽心竭力为村民解决难题,同时引导更多的人来共同推进这项公益事业,形成美丽乡村新面貌。”肖福华说,村里需要年轻人,在如今政策大好的形势下,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以产业带动村民和动员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回乡发展,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回家乡创业建设,以此改变农村结构和加强基层组织人才振兴。

  记者手记

  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下,有人为自己套上了精神的枷锁,认为自己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实力再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甚至还会说,谁来帮帮我啊?于是在困难和灾难面前,他们选择望而却步,选择置之不理。

  但是也有人,面对陌生人有困难时,他们会竭尽全力伸出援手。文复乡西山村的肖福华用实际行动阐释了助人为乐的内涵,他是最可爱的人。他用真心感动人、用真情感染人,在生活中主动做好事、做善事,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地激发了大家参与道德实践的热情。用村民的话说——“这个小伙子真不错!”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