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狠“砸”300万处理粪便,肥水还田、沼气入户获多赢—— “这笔账,划得着”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经济综合 > 正文   |   2019-03-18   阅读量:

  本网记者 刘毅

  万物复苏,大地流翠。惊蛰一过,便进入了春耕最繁忙的时节。

  在庙垭乡双桥村,当地村民有的背着背篓走在田坎,有的拿着锄头在地里挥舞……期盼着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秋天收获圆满的果实。

  但在这里,却看不到他们肩挑农家粪穿行在田间地头的身影。因为,在每个地块四周,都铺设了拳头大小的管道,当地人只需将阀门打开,“肥水”便喷涌而出、直达地头。

  这项免费且便捷的体验,还得从不远处养殖户王承玉的猪场说起。

  猪“上”保险有保障

  王承玉的猪场内有超过200头能繁母猪,年出栏生猪超过4000头。

  随着这些年的发展,生猪住进了干净的圈舍,母猪生产用上了现代化产床,圈舍内还设有监控,可在监控室一览场内情况。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的养殖路正在显现。

  “现在养猪不比得以前,必须得讲技术、讲生态。”王承玉说,现在,猪场有月薪超过5000的两名技术人员,专门“伺候”这些猪宝宝。

  生猪市场行情波动大,如果没有保障措施,贵的时候能赚的“盆满钵满”,但大幅度跌价来袭,血本无归的情况也不胜枚举。

  作为过来人的王承玉当了十几年“猪倌”,酸甜苦辣自了然于心。

  “宁愿少赚点,也不吃‘血本无归’的亏。”王承玉说,去年,非洲猪瘟对市场影响很大,最低的时候只有4元/斤。好在早几年便一直为每头猪都购买了保险,虽说没赚到钱,也没亏本。

  一头猪需要缴纳23元保费,其余部分由政策补贴,当市场价低于成本价,保险公司便以成本价进行收购,保不亏本。

  一年下来,仅保费就得支出十多万,王承玉说,“7元/斤才够保本,去年最低都到4块了,要不是这个保险,我少说要亏几百万。”

  狠“砸”300万处理粪便

  在王承玉看来,养猪得有几样核心支出,一是技术设备保障养殖成效,二是保险支出规避市场,而第三,便是粪污处理保障生态。

  “脏、乱、臭”是以往我们对养猪场的直观印象,而在王承玉的猪场内,几乎没有猪粪的恶臭飘出。

  这得益于两台固液分离机的核心作用,经过畜禽粪污处理设备处理后的畜禽粪污含水率低,臭味降低,手挤不出水、撒手不成团。处理后的干粪还可以进行有机肥生产。

  固液分离机、400多立方的沼气池、近3000立方的高位除废池以及管道等设备,养殖场在除污方面的投入超过300万,且后续每天还会产生大功率用电费用。

  王承玉算过一笔账,除去前前后后的设备和场地300多万,后续平均每头猪还得花费2块钱左右。但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她从没犹豫过。

  “养猪如果粪便处理不好,一来老百姓不同意,政府不允许,二来脏、臭的环境还容易导致疾病传播,要是一场猪瘟来了,完全招架不住。”王承玉说,这笔钱,必须花。

  肥水还田沼气入户获多赢

  猪粪经过干湿分离,干的可以发酵有机肥,肥水则能润泽田土,还有沼气是农家极好的燃料。

  致富不忘近邻。如何用好这肥水、沼气资源,王承玉则选择了一条让利于民的路子。

  在距离养猪场约200米处的农户陈真瑜家,一家人煮饭、烧水、洗澡都是用的沼气,而这些沼气则来自于王承玉的养猪场。现在,猪场附近已经有31户村民用上了这些免费沼气。

  无独有偶,村民郭生莲家距离养猪场仅有百米左右。正是春耕时节,她只需打开地头的管道阀门,即可将经过处理的“肥水”喷洒而出,十分便捷。

  “反正多了我也用不完,给大家用还不浪费。”王承玉说,她自费近10万元,将肥水管道铺设到田间地头,沼气直达农户家里。

  猪生粪,粪还土,土壮树。剩余的有机肥,王承玉则会运往一公里外的自家果园,当作上乘的果树“营养剂”,为果子“增值”。

  虽然在治污上花费了几百万,但处理后的有机肥增加了土壤肥力,提升果园效益,绝不是亏本买卖,肥水、沼气利用还能呵护一方生态,便利附近乡邻。

  王承玉说,“这笔账,划得着。”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