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社唯一的吊散户到搬离九道拐,从骑摩托到开小车,周家三代人交通方式的升级,见证了幸福生活的轨迹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新闻 > 正文   |   2019-03-18   阅读量:

  本网记者 徐强

  3月8日,桐梓镇长征村姚家河周家,25岁的年轻小伙周建林轻轻地合上车门又摇下车窗,看着妻子和孩子,心里恋恋不舍。

  以往出门打工,周建林和妻子都是形影不离,但是今年小两口分了工,妻子在家照顾孩子上学,为了未来的幸福日子,这对从婚后从未分开过的小夫妻感到莫名的伤感。

  汽车在乡间公路缓缓移动,目光不自觉地转向河对面的九道拐,那里是他家爷爷、父亲和他三代人长大的地方。看着这个“老伙计”,他内心翻涌,从全社唯一的吊散户到搬离九道拐,从骑摩托到开小车,周家三代人交通方式的升级,见证了幸福生活的变迁。

  双脚量地的吊散户

  “九道拐”顾名思义就是山路有九道弯。过去没有公路时,九道拐是桐梓香树村到土地乡的出行必经之地,而周建林家是九道拐下唯一的农户。

  周家在河东头、其他农户在河西头,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农村人采购茶米油盐、种子肥料都到步行到场镇,大家都如此,周家也从未感到不便。

  不仅如此,周家人还觉得自己的住处有不少优势。河西头的大多农户的柴山都在九道拐,而周家人的柴山就在房前屋后,因为这,周家一度是全农业社最羡慕的住家户。

  搬迁出来的好日子

  如世外桃源般的平静生活,被一条公路打破了。

  20世纪90年代,群众自发投劳将公路修到了家门口,然而因为路程远、施工成本高和占地等原因,周家人成了唯一的意外。

  路通了,肥料运进来了,粮食运出去了,全农业社人的生活都有了极大改观,但是周家人依旧得靠两条腿走路。在周建林的记忆中,小时候的上学路比别人多几公里,对九道拐的记忆尤为深刻。

  周建林在外打工时学了泥工技术,也渐渐有了收入。返回老家,周建林立马与家人商量“逃离”九道拐。

  “要搬到河对岸去。”在协调了多处宅基地,周家最终在公路旁边修建了一幢三楼砖房。

  房子变大了,出门就是公路,赶集方便,生活也改善了不少。周建林还很快娶妻生子,日子也慢慢红火起来,全农业社都觉得周家苦尽甘来。

  小轿车里的幸福梦

  打工是个辛苦活,但是周建林却浑然不觉,唯一感觉不便的是没有像样的出行工具。特别是春节期间,很多村不通客车,走亲访友全靠两条腿。为了方便出行,周建林经常要靠借街坊四邻的摩托车,有时人多了需要来回接送几趟,劳力费时又费心。

  几年来,农村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征村的公路硬化工程让泥石路变了样。看着宽阔的马路,周建林对妻子承诺,“等我有钱了,一定给你买辆小轿车。”

  他不仅为了争口气,更为出门打工时有得力的挣钱工具。

  2016年,周建林和妻子在外打工辛苦了一年,攒下了5万多元,按揭了一款红色轿车,和全社10多家农户,出门打工也顺带“自驾游”。

  吃过没文化的亏,周建林深刻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2018年初,夫妻俩还在城区按揭了一套房。

  “现在的离开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手握方向盘,心怀幸福梦,周建林从来没像现在这般满足。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