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新春大拜年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文化 > 正文   |   2019-02-22   阅读量:

  杨友仁

  春节拜年这一习俗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南朝的宗懔在其《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正月初一……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汤。”到了清代,家庭拜长辈,出门走亲戚拜朋友,民间送“福”送“财”互拜年更成为不变的礼俗,把一个新春年节“闹”得热火朝天、红红火火、丰富多彩,其味更浓。

  堂前院里 家庭拜年

  农历正月初一清晨,地处乌江两岸的山乡沉浸在新春的喜乐氛围之中,不管在城镇还是农村,人们都传续着从祖上留下来的习俗,开展新春拜大年的活动。

  正月初一清晨,天刚蒙蒙亮,各家各户起早的家庭成员,赶忙喊醒儿女进行梳洗,然后穿上新衣、戴上新帽,开始新春的拜年活动。

  拜年仪式一般在家庭的堂屋(客厅)里举行。先由家中的长辈,继昨夜交更后于新年第一天向“神龛”(先人牌位)作揖行拜,接着自已就坐在“神龛”下的椅子里或板凳上接受子孙们的拜年。此时子孙们早就集中在堂屋门口,先由儿子媳妇、未成家的儿子或出嫁的女儿进来向父母行拜,之后才是孙子孙女向爷爷奶奶行拜,有鞠躬的、有拱手作揖的、有跪下磕头叩拜的。在拜年时都要念着“父母(公公婆婆)新年好,给您们拜年啦”或“祝父母(公公婆婆)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类的拜词。老辈人对跪着磕头的,都要站起身来扶起他们,然后摸出早就准备好的压岁红包一一发送给大家。

  这时,女主人们早就煮好一大锅用糯米粉作料、内包以核桃、芝麻、花生、冰糖、橘饼、白糖制成馅的汤圆。人们给老辈子拜过早年吃过汤圆后,又在堂屋或院子里开始平辈和子辈之间的相互拜年,或弟妹拜哥嫂、拜姐姐,妯娌之间相拜,或侄儿侄女拜伯父母叔父母拜叔叔姑姑,大家祝贺新年快乐,让温馨浓浓的亲情在家庭成员之间流淌。

  出门走访 亲友拜年

  从正月初二开始,人们就开始走出家门向亲朋好友们拜年了。

  在拜年活动前,各家各户首先要列出需要拜访的对象,先是同宗同房岳父岳母等老辈人家,如至亲、姻亲、干亲、世伯亲、知遇恩人和老师等;其次是出嫁的姐姐、表兄姐、拜认的干爹干妈、同门师兄师姐等;第三是同学、战友等。

  然后就是预算经费,准备五花八门的礼物,城镇的人买的多是市场畅销的礼品,乡村的人家则多是自养自产的鸡、鸭、腊猪腿、苕粉等土特产品。对三亲四友按照亲疏远近备下不同礼品。另外还得准备一些“压岁红包”,作打发小辈之用。最后才是安排时间,列出日程表,一般是老辈、兄长为先。

  “大小(轻重)都是情,长短(轻重)是个棍。”主人家总会真诚接待来客。拜年的客人到家后,主人全家都要依照习俗礼数在院坝或大门迎接,招呼他们进屋入座,立即快手快脚地敬上烟送去热腾腾的茶水,或煮碗“油茶汤”“荷包蛋”,泡一碗“米子糖开水”。女主人则马上走进厨房去生火做饭,准备菜品设酒宴款待。

  待客的宴席上是堆成小山一样的佳肴美食,主人和客人一边畅述情谊,一边品尝美味菜肴。饭后若来客要走,一般都要真心真情地再三挽留,有时甚至说得面红耳赤,非要请其耍两天再走。对相距甚远的客人,一定得晚上留宿。当天或次日客人离开时都要以礼进行回送,不然言说“隔两天亲自去走亲作回拜”。

  送福送财 民间拜年

  除了亲友之间相互拜年之外,民间还有依照乡风民俗进行其他方式的拜年活动。

  在一些乡场或村寨里,人们会组织“龙”“狮”舞队或腰鼓乐队,由街道乡村的民间首领和有名望的乡贤领队,挨门逐户进行新春佳节送“福”送“财”的民间拜年。

  各家各户在“龙”“狮”舞队或腰鼓乐队来拜年之前,先要准备一些鞭炮、烟火或瓜子、糖果等物和打发拜年队伍的“红包”。等拜年的人们到门前时,先是燃放鞭炮烟火表示热烈欢迎,然后再迎接大家到院子里。领队的人进去后先是向主人说些“恭贺新春,福禄兴旺、财源广进、满庭好运、喜气盈门”等吉言利语,再由“龙”“狮”舞队或腰鼓乐队表演一番,完毕时列队向主人鞠躬致敬。拜年仪式结束之后,主人一边招呼大家品尝瓜子糖果等物,一边向人们打发拜年红包表示感谢。

  另外在不少山乡还会出现一些由二人、三人组成的一拨拨民间拜年“送财神”的队伍,他们也是传承乡风习俗开展的活动。这些人大多是乡间土著艺人,一个个既能说又会唱,能背诵一段段拜年祝福的词语,他们一般在年前进行排练,在正月初五后带上家什巡回在乡间。

  在中国的年俗中,大年初五是送走“穷困”迎接“财神”进家的日子。这天开始,艺人们头上戴上一顶“皇冠”,或身披上描有“狮像”“龙袍”的道具服饰,或打扮成“财神”模样,手里庄重地端着“财神菩萨”或“送福童子”木雕,高举着一些用金粉书写的“福”字和大红“喜”贴,敲起欢快的铜锣打着一阵阵皮鼓,到地在乡间或城镇挨门挨户地给向其主人去“送喜”“送福”“送财”“送好运”“送吉祥”。

  这些送“财神”的人,个个口齿伶俐,一边敲打一边即兴唱出各样各样内容丰富的歌曲喜调来。他们一进入主人的院落,就会高声唱起:“今天走进贵门庭,满屋红光瑞气升,福禄寿喜都占满,恭喜你们有好运。财神菩萨来占位,观音菩萨来送子,天上神仙来保佑,不愁穿来不愁吃”。

  然后,敲锣打鼓沿着院坝走上一圈,继续对着主人唱起花儿开:“祝贺主人有财运,吉星高照贵门庭,天天开门都见喜,来客个个是财神,他送的是黄金,你们收的是白银,金子银子堆成山,一生一世都富贵。”

  大多数主人认为能在新年开头的时候有人上门送“福”送“财”送“喜”事件值得高兴的事,他们会拿出钱财给予回报。

  在一些三世同堂、四世同堂和兄弟妯娌多的家庭,送“财神”的人为讨主人高兴,又会见机行事地敲起欢快锣鼓,声情并茂地唱些祝愿歌来:

  “您们家庭有福气,父子同心把家继,兄弟联手金不换,妯娌齐心家不散,家庭和睦万事兴,富甲一方在乡里。”然后在主人一家满意的笑声中讨得丰厚的赏钱。

  移风易俗 新式拜年

  解放以后,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新春拜年习俗仍在延衍传续。与此同时,一些移风易俗、倡导新风的新拜年方式陆续在单位、部门和社会上逐渐推广开来。

  不少部门、单位和机关团体通过举行召开一些“团拜会”,借此向他们进行拜年,或组织人员走访慰问城乡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和一些贫困街道居民和困难户,向他们拜年,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对他们的关心厚爱。

  改革开放后,人们又以送“明信片”、寄“贺年卡”进行拜年。进入新世纪后,许多男女老少开始利用自己的手机,以发“新春欢乐”“恭祝阖家幸福、万事如意”的互致问候短信、微信或通过视频形式相互拜年,让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爱之情和浓浓的亲情友情,把欢乐新春大拜年活动推向一个一个新的境界,演绎出更加有深意有情味。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