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   2019-02-19   阅读量:

  杨铃融

  记得有一次,是我的英语课。课前,我先让学生听唱英文歌。课上,我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这样能调动其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站在讲台上讲解知识时,扫视了一下全班学生,大家都在认真听讲,只有坐在最后一排的罗小英(化名)有点不对劲,只见她的双手在桌子下面乱动,她的眼睛不敢直视我,一直在躲闪。于是,我慢慢地走到了她跟前,她变得越来越慌张,身子还在不停地哆嗦,脸上明显泛红。其实我能猜到她刚才是在玩手机。但是我没有叫她,只是轻轻地敲了敲她的桌子,提醒她要专心听课,然后我转身走开。这时,一首《双节棍》的音乐在抽屉里面响了起来,其它同学也听到了,马上鸦雀无声地看着我。于是我再次走到她跟前,压制住自己的情绪看着她并做了一个简单的伸手动作,没有说一句话。谁知她的反应相当激烈,还说:“你凭什么要收我手机。”当时我真的很生气但脸上仍带着微笑,说:“小英,上课时间是不能玩手机的,它会影响你的学习,还会损害你的眼睛,为了你好,我只能把它收起来,暂时保管着。”她回我一句:“你刚才又没有跟我说暂时保管!” 我继续安抚她:“人都难免犯错,关键是怎么面对,如何解决?这次,老师就不让你家长来领手机了,你父母每天工作也很辛苦,老师暂时保管你的手机,如果你认真学习、遵守纪律或上课不再玩手机,就可以领回去。”见抗争无果,她没有回应,只是慢慢的低下头,极不情愿的把手机递给了我。此时,我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小英,你知道吗?你的父母为了你能过上好的生活,起早贪黑去工作,你觉得他们容易吗?”此时,我注意到了她的表情,是那么的难过,眼泪也流了下来。

  现在,手机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已经全面覆盖了我们的生活。人人有手机,下课玩手机已成为学生们的家常便饭。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我第一次反应是非语言的暗示,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影响范围。

  案例中,当手机铃声在抽屉里响起时,我真的很生气,很想劈头盖脸地批评、教育她。但是当时,我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只会增加师生之间的矛盾,更何况当时她的抵触情绪很严重,如果硬来,不但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还会给我教育其他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我就试着换了另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收到了异想不到的效果。我在问她要手机的时候,没有采取过激的言语刺激,以“暂时保管”替代“上交”,让她主动交出手机。是我在做适当的让步,一是为了缓解课堂上尴尬的氛围,而是要让她明白上课玩手机是违纪,并且要有一定的惩罚。因此,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才开始慢慢懂事,不能一味的批评,要善于疏导,让他们自己认识错误,并且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和该怎么做。

  (作者系实验二小教师)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