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之“火”已燎原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经济综合 > 正文   |   2019-01-24   阅读量:

让武隆产品“网销”全国 (资料图片)

武隆产优质农果

献智电商

农果装箱

陈明亿查看苕粉制作情况

左庭会介绍站点发展

姜顺平查看网络订单

直播销售武隆大闸蟹

区电商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陈明亿

推动“互联网+”创新新模式

  本网记者 湛伟

  陈明亿这个名字,在武隆电商行业可谓是“标杆”式人物。

  这个30出头的小伙子,年纪轻轻就创办了重庆亿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全区推广稻田养鳅1700多亩,并利用互联网将自己的“鳅田稻”销售到全国各地。

  随后,他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凤来谷”,并利用“互联网+”模式,依托京东、淘宝、苏宁等电商平台,建立了武隆区电商运营中心,创立了“寻味武隆”这一品牌。成功推出武隆碗碗羊肉、武隆苕粉等5个“地域拳头”网货产品、10个生鲜直采基地,“寻味武隆”整合了全区87个产品,上线3385个单品,开通26个特色乡村馆等,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升了武隆电商品牌影响力。

  对于电商发展,陈明亿有着自己的看法。“如今‘互联网+’已经渗入了各行各业,与服装、电器等产品不同的是,普通农产品售价较低,物流在总成本中的占比显得很高。”近年来,陈明亿凭借多年的电商销售经验,依托区电商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平台探索出“旅游+电商”的经营模式,建立了一个专门销售武隆区特色农产品的电商平台,将全区有特色的农产品都聚集了起来;“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之路,缩短了农田与餐桌的距离,节约了销售成本,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2018年,“寻味武隆”全区电商公共品牌正式申请注册,其中申请注册的第29类、31类已获得国家商标总局受理通知书。同时,该公司策划的武隆仙女山水果节、文复甜柿节、双十一爱心购活动既为果农解决了产品销售难问题,又塑造了武隆水果的品牌价值。截止2018年11月底,该公司自营产品销售额444.37万元,同比增长208.7%。

  “2018年的电商发展,让武隆产品通过互联网‘飞’到了全国各地,也让乡亲们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红利。”陈明亿说,相信2019年也会是武隆电商见成效的一年,“寻味武隆”将积极开发和优化自主、自营产品,推动农产品、网点农产品包装统一化、大上线,让全区全域电商发展再上新阶梯。

和顺镇兴顺电商综合站点负责人 左庭会

乡村好货不怕“巷子深”

  本网记者 湛伟

  转眼间,热闹繁忙的乡村旅游季已经过去3个多月,左庭会也迎来了短暂的闲暇时光。

  “6月初,和顺镇的乡村旅游正式拉开帷幕,我们的工作也进入了‘白+黑’‘5+2’模式。那时候,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上午在店里进行货物整理、下午到白马镇邮寄农产品、晚上联系顾客到网点取快递,如此反反复复。”2018年5月21日,左庭会整合原打蕨村、周家山、核桃坪等村级电商网点资源后,个人出资25万元在兴顺场镇租下80平方米的店面作为电商线下实体店,在该镇党委政府的鼓励与帮助下建立“和顺镇兴顺电商综合服务站”。从此,左庭会走上属于自己的电商之路。

  “我原来是在和顺镇打蕨村乡村旅游接待中心负责游客的旅游资询、农产品代购销售等工作。”左庭会说,以前村民只是将腊肉、土鸡蛋等备受青睐的农产品进行摆摊叫卖,销售情况很不乐观,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暑期到和顺来纳凉避暑,助推了当地的农村电商的发展。于是,她决定开辟自己的新电商之路。

  因为有着多年从事电商的经验,左庭会的电商网点通过“电商+旅游+商超”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寻发展,与主城许多关于乡村文化传播的公司进行合作,进行资源宣传,同时还为前来避暑纳凉的游客提供农家乐服务,包括订餐和订房;借助和顺乡村的资源,带动农特产品的销售。自开业以来,左庭会的电商网点实现销售总额240万余元,为群众开展代购、金融、便民等服务100余万元。“挣钱不是我唯一的目的,帮助更多的人挣钱才是我做这些的义意所在。”一路走来,左庭会时刻不忘生活困难的贫苦儿童,她会定时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自己也会为其帮助的10个贫苦孩子送牛奶、食用油等。

  “如今的乡村越来越好,自然的气候条件,美丽的风景和朴实的民风,都是吸引游客的亮点。”左庭会说,她对未来充满了期许,干劲十足。

羊角镇鹅岭村电商便民服务点 姜顺平

让武隆味道“飞”向远方

  本网记者 湛伟

  进入12月,红苕粉迎来销售旺季。各晶丝粉、宽粉成为商家、火锅店热捧的农产品,而此时姜顺平也开始了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

  “快点把红苕粉整理好,下午快递要来收,城里的商家又在开始催了哟。”这些天,姜顺平每天一大早就要记录微信里的下单数量、网上的信息反馈并整理商品,下午又要准备发货,忙得不可开交。

  2016年,姜顺平创办了羊角镇鹅岭村电商便民服务点,通过线上宣传、订单反馈和线下销售、交流订单的模式,将红苕粉、猪腰枣、李子以及豆腐干等本土农特产品,进行集中收购和集中销售,并带动周边30余家农户为其进行苕粉加工,同时为周围群众提供代购、金融、便民、快速代收代发业务。2018年,姜顺平的电商网点总销售额达到30万元,其产品的好评率一直居高不下。

  “去年,我们试种经营了60亩红苕,收获了30万斤红薯,做成了淀粉,现在每天都在加工做成粉皮、粉丝!”因为看到网上的热烈反馈和大量的市场需求,姜顺平决定带动村民共同发展成规模的红苕种植基地,自己加工,形成“电商+基地”的运营模式,打造本土红苕粉的销售品牌。

  “我想让我们本土的味道,走得更远!”姜顺平说,现在政府对农村电商工作越来越重视,他相信未来武隆的红苕粉肯定会出现在很多大城市里的餐桌上。

  (本版图片由湛伟提供)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