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乡村“美颜”模式 ——我区大力推进乡村垃圾集中处理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新闻 > 正文   |   2018-11-13   阅读量:

武隆乡村美如画

农村垃圾转运

农村垃圾处理

垃圾中转站

现场经验交流

宣传垃圾治理

先进的处理设备

  本网记者 张再行

  金秋时节,丰收为我区美丽的乡村画卷染上了金灿灿的底色。点缀其间的,正是一条条洁净宽阔的农村公路、一户户幽静雅致的农家院落、一条条缓缓流淌碧绿清澈的河水、一个个紧张施工的基础设施项目……昔日里破旧的村庄、脏乱的环境已被漂亮的房屋、沿路的花草所替代。

  多年期盼终如愿,美丽乡村入画来。近年来,我区按照“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运营模式。实现了27个乡镇(街道)、185个行政村、19.86万农村人口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曾经“垃圾随手扔,污水随处倒,牲畜满地跑”的景象早已消失,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环境开启了乡村“美颜”模式。改观。

  1 城乡一体化 垃圾日产日清

  11月9日一大早,和顺镇金坪村村民张福林就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再把垃圾装进塑料袋后,丢进了离家不远的垃圾清运箱。

  “以前不晓得垃圾咋个(怎么)处理,多数时候只能堆砌焚烧,不仅不卫生还会造成污染。”张福林说,在没有垃圾清运箱前,村里的环境很差,农家院坝附近随处可见成堆的生活垃圾。

  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解决了村民们无处、无法处理生活垃圾的大问题。但对于双河镇木根村这样的旅游村而言,夏季来这里休闲避暑的游客众多,对垃圾处理和环境美观的要求更为严格。

  每天吃过早饭,该村低保户张大福都会准时出现在村里的旅游主干道上,带着一把扫帚从村这头扫到村那头。结束时,他又带上一把火钳、一个塑料袋,在村里转悠。一个小小的纸片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张大福是木根村的保洁员,让村里保持干净整洁是他的工作,也为他带来了一年4800多元的稳定收入。

  早上七点半,平桥镇村民崔秀兰就开着垃圾清运车穿梭来往于各个村社,挨村挨社清运垃圾……

  近年来,我区开始探索构建垃圾“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组建镇、村保洁队伍、垃圾清运队伍。原本在家务农的崔秀兰借此机会,应聘了垃圾清运车驾驶员。“每个月有1300元的固定收入,比务农强。”崔秀兰十分珍惜这个工作机会。

  “现在,村民们都养成习惯把垃圾扔到离家不远的垃圾桶,自觉保护环境卫生。”仙女山镇白果村村支部书记陈少凡介绍,“村里实现了常态化保洁,自聘保洁员定时定点清扫,垃圾清运车几乎每天转运1次垃圾,如今村里到处都很干净。”

  白果村的新貌,是我区近年来年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成效之一。

  对我区来说,像白果村这样的村级垃圾收集设施和村级保洁机制已经在逐步实现。2018年,全区累计投入1200余万元,购置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车18辆378万元,按3万元/村标准落实村级工作经费558万元、“以奖代补”经费176万元。目前,共有村级垃圾桶15558个、勾臂箱293个、垃圾收集转运车100辆,清扫转运人员741人。截至目前,全区建成8座垃圾转运站、2座垃圾填埋场,还准备引进1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基本满足了农村垃圾治理的硬件需求,确定了农村生活垃圾实行“农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处置管理体系,实现了从“脏乱差”到“净畅丽”的转变。

  2 创评红黑榜 激发内生动力

  农村环境的改变为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平桥镇乌杨村的村民感受尤为深刻。

  曾经的乌杨村用“环境脏乱差”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垃圾乱扔、禽畜粪便随意处置、异味横生等问题曾长期困扰乌杨村人。如今,走进乌杨村,村舍整洁,道路干净,房前屋后满是红花绿树,连片的产业园一眼望不到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子变得整洁漂亮了,还让老百姓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在乌杨村第一书记袁华看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尤其是制定了村规民约后,改变的不仅仅是乌杨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更多的是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

  “这个村规民约就像是一道‘紧箍咒’安在我们头上,不敢乱丢垃圾,不然村民大会上点名批评,多羞人。”今年69岁的村民张树全“吐槽”村规民约。通过村规民约的“束缚”,现在村里干净了、整洁了,老人都看在眼里,也体会到了这个村规民约强大的“震慑”力。

  一起商议、一起制定,村民自己制定村规民约自己遵守。环境卫生的治理和保持,主要依靠村民自己。因此,我区部分村还将爱护环境卫生的有关要求与村级“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挂钩,进一步杜绝了畜禽乱跑、柴草乱堆、垃圾乱倒等现象,从而有效促进了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村委会还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发动村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治理。

  治标之后是治本,如何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关键。为此,我区在农村广泛开展评选“整洁庭院”“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

  白马镇豹岩村村民杨代文在评比活动中获得了“整洁庭院”称号,他指着门口的牌子,十分自豪:“要想挂上这牌子可没那么容易,不仅要把家里收拾整齐,还要把房前屋后的环境做好。评上‘卫生之家’还可以得到一些小礼品。”

  据白马镇宣传委员高鹏介绍,该镇每月还会在各村评出“卫生文明户”,同时对卫生保洁落实较差的农户张榜公布。卫生做得好有表扬、做得不好会被曝光,大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老百姓从“懒得动手”逐渐转变为一种“自觉行为”。

  “乡村干部来宣传,邻里互相监督,孩子从学校回来后也会做宣传。村民已养成了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高鹏说。

  3 多方齐发力 扮靓美丽乡村

  连日来,羊角镇艳山红村巾帼志愿服务队副队长石体艳忙得不可开交。一方面,她作为村里的志愿者积极参与清扫垃圾活动;另一方面,她深入村民极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艳山红村组建了“区红十字艳山红志愿服务队”“艳山红村巾帼志愿服务队”2支队伍,志愿者们深入留守老人、困难家庭,义务整理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转变了农村老人环境卫生旧观念。

  11月2日,浩口苗族仡佬族乡落心村党员邓重国带着村里的党员为该村老弱病残住户打扫卫生,让他们有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该村第一书记郑龙勇介绍,他们利用每月的“党员活动日”“主题党日”活动,由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农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今年以来,我区多个乡镇部门青年志愿者以“我是河小青,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先后在芙蓉江、石梁河、乌江、大溪河来开展了系列守河护河行动,在河道沿岸清捡生活垃圾,身体力行再还河岸一个靓丽清洁的环境。

  这是我区环境综合整治“党员带动、群众自治”的一个剪影,而这样的党员队伍、志愿者团队比比皆是。

  据了解,近年来,我区相继开展了“文明在行动·武隆更清洁”集中清扫、农村道路违规广告清理—“落叶”、农村清扫保洁人员—“五定”、陈年生活垃圾整治、露天垃圾池整治、水域垃圾整治等专项活动,有效推进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

  以江口镇为例,该镇党委、政府组织干部群众90余人次开展了“清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三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和“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的集中整治活动。对全镇10个村居65户重点脏乱户居住群众的房前屋后暴露性垃圾、乱堆乱放杂物杂草等进行了集中清除。目前镇内面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和肯定。

  再如白云乡,组织志愿者们正与村里的保洁员一起对村道路、房屋巷道、田埂、小溪沟等地的白色垃圾进行清理。同时,志愿者还通过召开院坝会、悬挂横幅海报、宣讲环保法律法规等方式,提高村民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村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乡镇推行的家禽圈养方式有效地遏制了农村环境脏、乱、臭的现象。对此,村民们感受颇深,“以前家禽散养,动物粪便遍地的问题特别严重,一脚不注意鞋上就会沾到,现在现在把鸡鸭鹅圈养起来后,出门再也不会踩到鸡屎鸭屎了,走累了也有个干净地可以歇一下。”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