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教师节、护士节、医师节是我国仅有的四个行业性节日,在4年的工作历程中,他从事过其中两个行业,对于他的身份,他常常自嘲说自己忙于 找寻新闻的“活水”
——记武隆广播电视台记者黄锐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   2018-11-13   阅读量:

  本网记者 湛 伟

  作为新闻记者,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穿梭于社会万象之间,传播党的声音,反映民生民意,为了抓到新闻“活鱼”,他们一直在路上。

  当你为一篇篇报道而感动时,为一幅幅图片而赞叹时,请允许我们将镜头对准可爱的新闻工作者们。今天,让我们通过武隆广播电视台记者黄锐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感触他成长人生的每一个脚印,瞧一瞧武隆的发展轨迹。

  成长脚步

  “记者的最高荣誉,在于以新闻的力量推进社会的进步与文明。”黄锐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磨。

  “这不像老师,每天和孩子在一块,热热闹闹,身边充满活力,但是,记者这个职业有它的魅力所在。”2016年,黄锐因为对“记者”这个职业的向往和憧憬,报考了武隆广播电视台,并顺利成为一名记者。经过一年的学习、培训、打磨,黄锐的记者之路从脚下开始了。

  去年年底,黄锐一个月连续4次到后坪苗族土家族乡做新闻,在这之前,他对后坪的了解,只有“远”和“冷”两个字。

  “寒冷、晕车,这些都是时常会出现的问题,但是几年下来,却已经习惯了出‘远门’。”黄锐说,在他看来,电视台里的每一个记者都是“劳动模范”,都是他学习的榜样。他们每天的工作都是用无数的镜头拼接组合起来的,而每一幅画面都印刻着记者踏过的足迹,每一个角度都凝结着记者构思的心血。只为把最真实的画面,最细腻的情愫,最感人的故事,带给电视机前的观众。

  采访视角

  “我从去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一年中,我采访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干部、群众。众多采访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白马镇板桥村本土人才陈杰。”黄锐说,“95后”陈杰,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投放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之中。大学毕业后,陈杰没有去大都市里打拼,而是回到家乡板桥村,追逐建设美丽家乡的梦想。

  “我的爷爷、父亲都是老党员,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建设家乡,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陈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冲锋一线,从不后悔、退缩的精神深深打动了黄锐。

  在一次水管抢修中,板桥村最远的灰山社的水管被挖断了,没有相应设备进行维修,加上夏天酷热,缺水问题急坏了村民。陈杰接到村民求助后,顶着烈日,骑摩托车去镇上买水管、水龙头等设备,又立马折返赶往灰山社,来回奔跑一整天。为避免对水管造成二次伤害,他徒手刨开了埋在水管上的泥土。

  “陈杰工作中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听说他在走街串户时骑车出了事故,听说他自己掏钱看望生病在重庆治疗的贫困户……”黄锐说,陈杰用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用本土人才的青春智慧拓宽了人生的宽度和深度。

  “这些故事,是我有幸成为一名‘记者’所亲身经历的。虽然常常寒冷袭人、泥巴裹腿,但是我感谢这个职业,因为他使我比别人成长得更快。”黄锐说,曾经的他是一名教师,如今,作为一名记者,他没有后悔。

  记者手记:

  记者的最高荣誉,在于深刻地关注,忠实地记录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深刻地反映社会制度与政策的弊端,以新闻的力量推进社会进步与文明。

  记者节,以职业为节,为了记者的光荣,也为了光荣之后,脚步更从容。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成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满怀热忱、用心记录,共同参与了武隆的改革发展,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