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白石入画来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   2018-09-12   阅读量:

  本网记者 李柏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美丽家园的期盼。美丽乡村,何以美丽,以何美丽?近日,记者走进后坪苗族土家族乡白石村,穿梭在农村、农户和产业基地间,甘地的诗句萦绕在耳边: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在白石,美丽乡村的建设,早已不囿于山水美、农家富,更美在让居住其中的人找到了心的归属。

  在这个洁净环保、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正吹响“乡村振兴”的号角,演绎着幸福家园的“田园梦想”。

  沃野千里地生金

  夯实“美丽乡村”建设根基

  莽莽的大山,蜿蜒的公路。在武陵山、大娄山深处,一条新修的公路正不断向远方延伸,不久以后,它也将成为白石村村民们的致富路。

齐心协力修路

  8月10日,在经过2年零3个月的连续奋战后,武隆江(口)后(坪)公路顺利实现全线初通。

  “江后公路完成路基初通后,我们将把工作重点转向部分路段的改扩建和路面施工上,力争年内实现全线路基完工目标,明年6月实现正式通车。”江后路建设指挥部一负责人表示。

  江后路是后坪乡的主干道,起于武隆江口镇龙溪乌江大桥北桥头(接国道319线),止于后坪乡鱼子接省道S204,线路全长44.3公里,全线按三级公路建设,路面宽7.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江后路全线通车后,从后坪至武隆城区距离将从目前的103公里缩短至63公里,开车从3小时缩短至1.5小时。届时,后坪乡1935户7640名群众以及沿线火炉、桐梓、土地、沧沟等乡镇4万多群众将彻底解决出行难问题。

鼓励村民发展产业共致富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在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仍然是“第一需求”。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该乡整合各方投入,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使这些地区的基础条件大为改善。

  对外连接的路建起来了,白石村内部的交通建设也没落下。截至今年,三个农业社的社道路完成硬化,全村“二横六纵”的交通格局将逐步形成。

  饮水工程加快推进。据了解,白石村已建好的水池容量为500立方米,可辐射白石村油常、白石坝、油盆坳3个农业社及村便民服务中心周边范围,解决180户726人饮水困难。

  能源通讯整治提升。农村电网质量提升工程正抓紧建设;10座通讯基站已完成6座;光纤入户工程全面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播星发放全面完成。

  走出大山的道路不再遥远、群众饮水不再困难、日常通讯不再“迷茫”……白石村村民们的致富梦想正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业兴民富生活美

  强化“美丽乡村”造血功能

  如果说农村美了,是“面子”上的荣誉,那么百姓富了就是“里子”上的实惠。

  谁能相信,2016年以前的白石村,“偏远”“贫困”还是它摆脱不了的代名词。

  产业是脱贫的根本动力。没有产业的脱贫,如同空中楼阁,终究不稳固。为此,近年来,白石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好脱贫攻坚的“第一硬仗”。

  “我们一起加油干哈,修好生态蜜园,我们白石村村民的生活就要像蜜一样甜哦……”在白石村寨门的生态蜜园修建现场,第一书记杨懿一边挥舞着锄头干活,一边给大家加油鼓劲。

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花蜜同源勤为蜜,干群一家党连心。在热火朝天的劳动现场,除了当地村民,还有市司法局的帮扶干部、白石村“山乡勤亲”党群志愿服务队队员。该服务队是白石村为了凝聚各方帮扶力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彻底消除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而成立的,服务队吸纳社会各方力量融入,包括帮扶单位的帮扶干部、司法干警、农业专业人才、文化创客、支部党员和贫困户等,目前已有队员50余名。

  “扶贫的六个精准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村支书黄华杰说。“我们因地制宜建立生态蜜园,规划发展蜜蜂养殖200桶,村里还安排了专业人士传授养蜂经验和技术。要把大家的力量汇集起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除了蜜蜂园,白石村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农户”的方式,种植红心柚850亩,金秋梨350亩。

医疗服务送到家

  8月15日,市司法局的党员干部通过宪法讲座、活动问答、发放手册的形式对白石村的村民进行宪法宣传,增强全体村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呼吁村民积极学习宪法法治知识。

  村民张大爷说:“我以前对这些政策知识都很模糊,通过活动中工作人员的讲解,这些看似枯燥的法治知识也让我记在了心里。”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脱贫发展要创新思路,扎实推进扶贫,从政治上担当起脱贫的责任,做好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主动出击扶贫。以群众期盼为工作思路,树立意识,让党员带动致富,将脱贫蓝图一笔一划勾勒完成。对产业谋划要团结、真干、带头致富脱贫,做好榜样,发挥好榜样作用。发展生态农业,集体经济带动个体经济发展,发展好产业商品。

  村民互相“让一让”

  点亮“美丽乡村”文明之灯

  让一让,心情平和、自己愉快;让一让,家庭无烦、儿孙安宁;让一让,化了纠纷、又去挣钱”——白石村的让一让调解工作室,墙上几行红色水晶字特别引人注目,其蕴含的朴实内涵引人深思。

  “我们兄弟之间以后还是要团结,老母亲由我赡养,生活费或者生病花销,你能拿多少拿多少,反正也就一个老人了。”5月17日,前阵子还在为岳母赡养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要大打出手的连襟殷正林和李琼,终于握手言和,表示以后要好好孝敬老人,专心搞好产业发展,不再为赡养岳母的事情闹矛盾了。

  最近,这温暖的一幕幕在白石村“让一让”调解工作室经常上演。

  2017年,后坪乡被确定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由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对接帮扶。杨懿作为市司法局干部,被派驻到白石村担任第一书记。

  如何助推全村发展,杨懿一直在思考。

  经过前期的调研,杨懿发现村民之间在土地、财产、赡养老人等方面存在很多矛盾纠纷。人心不齐,就难以形成合力,就没有一种干事创业的好势头。

让一让调解工作室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要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加强基层法制建设,为白石村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才能实现全村的振兴。”杨懿与村委班子决定结合自己的司法工作经历,成立“让一让”调解工作室。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2018年2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创立‘让一让’,就是想把‘法为上、礼为先、和为贵’的理念渗透到每位村民的心里。”杨懿的想法很简单。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让一让”调解工作室创设了“四步调解工作法”,一是读一读,缓一缓;二是摆一摆,谈一谈;三是调一调,让一让;四是顺一顺,赞一赞。

  看似简单的三言两语,对于刚化干戈为玉帛的殷玉林和李琼二人深有感触:“调解员说得对,让一让算了,和好了心顺了,各自去挣钱才是硬道理”。

  “自‘四步调解法’施行以来,已成功调解村民矛盾和纠纷12起,还成功防止了一起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提到“让一让”工作室,村干部吴启何拍手叫好。

  给“让一让”点赞的还不只是吴启何,村民殷加奎和殷加学兄弟俩也非常感谢“让一让”。通过调解,他们和好如初,一家人和和气气,盘算着怎样发展产业,过上好日子。

重温入党誓词

  如今,白石村村民脸上的笑容多起来了,邻里之间的不满和怨气逐渐化解了,搞好产业发展的信心足了。

  “俗话说‘和气能生财’,乡村要振兴,群众要脱贫,作为基础保障的农村基层法制建设,乡村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不断完善调解制度,夯实乡村治理的基础,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在杨懿看来,“让一让”不仅是农村基层治理的一种探索创新,更是基层法制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

  杨懿说,“也许‘让一让’调解工作室关门大吉的那一天,就是全村乡村振兴实现腾飞的那一天。”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