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中传承 在创新中发展
武隆文旅共振 “旅游+”赋予新动能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旅游 > 正文   |   2018-09-10   阅读量:

  武隆集大娄山脉之雄、武陵风光之秀、乌江画廊之幽,集合了除大海、沙漠之外的所有景观类型,天坑、地缝、草原、峡谷、瀑布、溶洞、森林、河流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

  资源的禀赋,自然的造化,历史的积淀,成就了这片神奇美丽之地,使得武隆成为全市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块金字招牌的地区。

  旅游是一种以满足人精神需求为发展动力的文化活动。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近年来,武隆以建设全国一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以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武隆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了旅游市场供给从浅层观光旅游向深度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的转变。通过创造出能够满足游客心理、情感、审美享受的旅游产品,持续增强了人民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培育地域特色文化品牌 探索非遗保护的经验

  武隆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距今1399年。全区有汉族、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13个民族。悠久的历史,多民族的文化交融,构成了武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武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产业化开发价值。近年来,武隆经过挖掘和整理,将特色地域文化和旅游相结合,开发了一系列地域性和民族性较强的旅游文化产品,培育了一批地域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探索出了一条“非遗”传承保护的新路子。

  据了解,武隆天坑寨子就拥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欣赏到摆手舞、打溜子、梯玛歌、三棒鼓、西兰卡普织锦技艺、吊脚楼营造技艺,还能目睹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带来的精彩表演。不管是用任何物品都能吹出美妙乐曲的“音乐达人”、将三棒鼓抛刀耍得眼花缭乱的“小李飞刀”还是赤脚行走13米大刀的“刀锋舞者”,这些民间绝技令人惊叹不已。

  在这里,非物质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借着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的东风,将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依托地域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使得武隆非遗文化唱响远方。

吊脚楼航拍图

  说到武隆的地域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不得不说的还有《印象武隆》。

  川江号子作为川江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缩影,不仅是川江纤夫们在悬崖绝壁间为战胜险滩恶水所唱的劳动歌曲,更传达了父辈们坚韧不拔、乐观豁达、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随着人工船退出历史长河,“川江号子”已然成为落寞的千古绝唱。

  随着《印象武隆》的横空出世,武隆仙女山深处,再次响起嘹亮的川江号子:“腰杆子往上顶哟,嘿唑嘿唑,脚板子要踩稳哟,嘿唑嘿唑……”,实景演出中那一声声震撼人心的川江号子,勾起了人们对川江文化的回忆,号子精神得以传承。

  据介绍,《印象武隆》以真山、真水为舞台背景,以群众生产生活、民风民俗、历史人文和美丽传说为艺术素材,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资源和地方特色文化融为一体。从公演至今,《印象武隆》已累计演出2000余场,超350万人次游客观看。

  如今,《印象武隆》作为武隆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之一,已成为重庆向世界传递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2 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旅游产品从单一到多元转变

  前不久,在武隆区旅游发展大会上,武隆区委书记黄宗华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优质发展,全力打造武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把武隆建设成为“全国优质旅游示范区”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加快武隆旅游业转型升级,光靠单一的旅游观光产品、依赖“门票经济”可不行。武隆旅游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促使旅游产品从观光产品向多业态转变,旅游经济从单一的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

  通过走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武隆不断推出文旅融合项目,催生多元旅游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集聚性发展,武隆旅游业转型升级见成效。

千年天坑形如心

  依靠全封闭的头戴型显示器,借助耳机、运动传感器或其他设备等,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官体验,使体验者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科技感超强的数字体验产品,不久之后在武隆的“星际未来城”就能亲身体验。

  据了解,星际未来城项目是由K-Pop三维全息影像馆、黑盾VR体验馆等内容组成,总投资达38亿元,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数字娱乐园区。

  星际未来城只是武隆加强文化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其中一个缩影。

  优美的生态环境天然是文化创意萌芽发育的理想场所。武隆依托优良的旅游资源,引进了创意体验为主的“阳光童年”、以“慢”休闲旅游为主题的懒坝休闲主题公园等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目前,武隆全区规上文化企业总数达4家,实现营业收入超7亿元。

  为一步加快武隆旅游业转型升级,武隆抢抓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机遇,2018年与腾讯合作打造“一部手机有武隆”,以手机作为载体,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游客提供信息获取、行程规划、产品预订、游记分享、特色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智能化旅游服务,打造旅游产业发展升级版。

  目前,首期上线“可视化大数据中心”和“武隆新玩法”两个小程序,用户通过手机登陆,不仅能“一键”掌握核心景区人流量、区域交通状况、停车场等数据,还能根据自己喜好定制、选择武隆最新的优质旅游线路,并实时上传分享旅行过程中的体验。

  通过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相关文化资源的创意化开发,形成文化旅游产品,借助大数据智能化平台,进一步丰富了武隆旅游文化内涵,文化性、体验性、智能化凸显。

土家织锦

  3 以影视赛事为载体提升知名度 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名片

  随着《满城尽带黄金甲》《变形金刚4》《爸爸去哪儿》《我们十七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开播,让全国乃至全球观众目睹了“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风采,使得重庆的武隆正在向世界的武隆蝶变。

  此外,通过承办一批国际、国内文化体育赛事,也对武隆在国际崭露头角,起到了直接有效的宣传作用。

  2018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暨中国山地户外运动系列赛(重庆·武隆)将于9月17日—20日在武隆拉开帷幕。

  届时,将有50支来自全世界一流的户外运动队同场竞技。其中,包括世界户外运动队前十强、国内户外运动队前五强的顶级队伍。

  据了解,本届公开赛围绕仙女山、天生三桥、芙蓉洞、白马山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进行线路规划设计,沿线历史文化、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等赛道特色鲜明。赛事线路不单调、不重复,充分彰显了武隆的特质与魅力。

  随着其竞技水平和在户外运动的影响力逐年提高,中国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代表了当前国际户外运动水平最高、强度最大、设计最科学、最具有挑战性的顶级水平,已经成为国际户外运动赛事的顶级品牌,被国家体育总局誉为“中国户外运动的旗帜”。

  武隆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森林覆盖率59.2%,负氧离子是重庆主城的108倍,为开展山地户外运动和户外休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武隆以此为依托,相继打造了百公里越野赛、芙蓉江龙舟锦标赛、芙蓉湖户外运动联赛、万峰林海骑行大赛等体育赛事,进一步提升了武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把赛事与旅游结合起来,不仅让专业运动员感受到武隆神奇山水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更多的群众和游客也可参与其中,体验户外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激情,引爆全民健身热潮。

  如今,武隆的体育赛事正渐渐成为武隆全域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苗族高山流水迎宾

  4 打造乡愁记忆的农耕文化 满足回归田园的向往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生态,勾起了人们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

  为此,武隆以“活化乡村,留住乡村”为目标,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吸引游客深入乡村体验原生态的农耕文化,满足都市人群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

  走进双河镇木根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栋栋农居外墙上有关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歌、铁犁牛耕的浮雕图案,配上文字介绍,简短字句,述说着源远流长的武隆农耕文化。

  风车、木犁、蓑衣、斗笠……这些城市里难觅踪影的古老农耕用具整齐地摆放在仙女洋渝生态园。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大多不知道春耕秋收为何物,更不知道这些农耕用具用作何处。

  “这是人们用来去除水稻等农作物子实中杂质、瘪粒、秸杆屑等的木制传统农具,风车;这是以牛做引力用于翻土的木犁……”在工作人员的耐心介绍下,在场参观的游客无不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农耕文化是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近年来,武隆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乡村度假等形势的乡愁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同时,武隆对乡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编写《武隆故事》等乡土旅游文化丛书,推出西瓜节、油菜花节、杜鹃花节、桃花节、山歌节等为一批文旅节会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形成了武隆乡村旅游百花齐放的局面。

  (转自《重庆日报》)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