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井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文化 > 正文   |   2018-08-08   阅读量:

  ◇李洪念

  现在人们接触的信息很多、很杂,就算把一天到晚吃吃边喝喝的时间都用来浏览资讯,还是会看不过来,人们叫这个时代为“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爆炸的后果是对人的记忆产生一定的影响,东西太多,不知记什么好。但无论怎么样,对于我,老家的那一口大水井,却丝毫不敢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

  位于观音台中部附近的平坦处,地名和井名均称之为大水井,不知是井随名取,还是名随井称,也许只有当年挖井的先辈们才能知道了,或许它的形成年代与那棵古老的银杏树不相上下吧。

  大水井有多大?近前目测,直径和深度大约在15米左右,形如一口大锅。现在看来,大水井其实并不大,也很普通平凡,只不过流传下来的名字叫大水井而已,但正是这口不起眼的井,在我们观音台人的眼里,却显得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伟大和崇高。有多大?有多高?在观音台人的心里,它大若地球,高似宇宙,如此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观音台人。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此井是我们几十户观音台人祖祖辈辈的生命之水和生存之水。

  此井是静水,也是死水,全凭天下雨而蓄。俗话说,流水不腐。所以时间久了,大水井水质自然很差、也很脏。夏天,常见蛇在井里游泳,蛙在井里弹琴,还有那渴极了的牛羊,边在井边喝水边拉屎拉尿……

  生活在观音台的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用于挑水或背水的工具,如同家家户户都有用于吃饭的碗筷一样。观音台附近的成年男女都会背水担水而且都很有经验,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需要大人指点技巧的。木制的背桶顶部,要有一个用于防止荡水的竹圈,最为重要的,还是在于背水行走中的步伐移动,背桶和步伐必须协调一致,否则,背桶中的水好像有一条大鱼在摆动,会劈头盖脸的荡你一身湿。

  冬天,大水井里的水,很少有不干的时候。于是,乡亲们只有分批次分时段的去山那边背水吃,沿着N个之字形的山路徒步行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那边的小水沟,冬天的小水沟,水少得极其可怜,必须用小汤瓢一瓢一瓢地舀到盆里,然后再一小盆一小盆的注入背桶中,待桶装满后,再吃力的一步又一步,一肩又一肩的往回赶。

  我还记得,小时候一天夜里,天上下着小雪,我和母亲打着手电筒,去山那边背水,辛苦了几小时后,眼看就要到家了,结果我因脚下打滑而摔倒,人没受伤,桶却摔破了,背桶里的水在白果树下顺路而流。我望着流走的水,默不作声。流走的不是水,而是我的泪。

  观音台吃水的困难,也养成了大家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往往是洗完脸的水拿来洗脚,洗完脚的水再拿去喂牲畜,一点一滴也没有浪费,毕竟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大水井的边上,住着一位我们观音台“洪”字辈最大的兄长,此兄年过古稀,一生为人谦和,心美性善,乐于助人,是全观音台人公认的活雷锋、活观音!他就像大水井一样,默默地贡献着自己。

  时间在变化,社会在发展.1998年夏,在县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理解下,政府拨了十万元的专项经费给观音台农业社,用于解决吃水难、吃水苦的民生问题。政府投资在山的两边分别修建了蓄水池,并安好水管,直接将水引到乡亲们家里。至此,哺育了观音台300多年的大水井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光荣退出了历史舞台。

  是的,大水井的水是脏的,浑的,也是苦的,但它养育观音台人的心灵,却是干净的,纯的和美的,现在好看的风景很多,但在我的眼里,最美的风景,还数老家的那口大水井!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