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文化 > 正文   |   2018-07-11   阅读量:

  ◇寒竹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流传民间百年的经典谚语,深刻道出了一个官场奇人和-个商场奇人在人们心中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这两人是中国近代历史天空中永远闪耀熠熠光辉的双子星座。是人们学习做人处事之道的典范人物。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导洋务运动,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蒋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独服曾国藩。蒋介石还把《曾国藩家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来治军育德。

  历来人们对曾国藩的评价颇有微词,一部分人认为他是把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圣人,他在治家、治学、治军、治国上的独树一帜,对后世文人政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为内圣外王,一代名臣。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他杀人如麻,残酷地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骂他为“卖国贼”。人无完人,功过是非任人评说,但读了《曾国藩家书》,绝对受益匪浅,震撼心灵,每读一次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最初读《曾国藩家书》是在我当老师那段时间,放学后无聊之余,去图书室翻阅浏览,无意中翻到了《曾国藩家书》,读了几页,始觉有趣,便借回家看了几晚,似懂非懂,又觉无味。或许受初中历史老师的影响,总认为“曾剃头”杀人如麻,还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是十足的坏人,心生反感。或许是认为自身从事教学,去学那些治世经略毫无用处,总之,第一次读《曾国藩家书》并无感觉,搁至一边,不再理会。再次捧读《曾国藩家书》是在读了唐浩明的小说《曾国藩》之后,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曾国藩的成长历程,完全颠覆了此前对曾国藩的谬评,对一代宗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至此,便细读一遍《曾国藩家书》。读在精妙之处,不禁羞愧难当,想想自己道德之污浊,行为之卑劣,思想之龌龊,此书让人醍醐灌顶,振聋发聩。此书便成了我的枕边书,每当焦燥不安,郁闷低沉时,就翻翻书中的精彩片段,就渐去迷惘,沉淀浮气。

  曾国藩从湖南山村的一个穷秀才一步一个脚印跻身于近代史上的名人之林,直至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其至仕坎坷,搏击宦海,九死一生,磨砺出坚韧谦谨的个性,形成后世敬仰的一代宗师。曾国藩深受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的影响,在为学修身、治家教子、为政做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就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实现了读书人的最高追求。

  曾国藩教育子弟首先要秉持勤和俭。曾国藩常跟兄弟子侄们说:“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曾国藩在《与纪鸿儿书》中写道“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节俭、清廉、谦谨,是曾国藩约束家人的道德规范。他身体力行,终身自奉寒素,清淡度日。不贪财,不苟取,是曾国藩为官之信条。当他位居两江总督的高位时,其衙门的卧室异乎寻常的简陋,床上铺的是草席,被子是乡村土织布,屋内只有一张桌子两条板凳,放东西的箱子也未上漆,幕僚赵烈文感慨“大清二百年无此总督”。曾国藩的“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有一件衣服,只是在重大庆典及特殊节日时,他才拿出来穿,保存三十余年,仍能崭新如故。堂堂朝廷一品大员,权倾朝野,生活却如此俭朴,实在难得。

  而如今,勤俭的传统美德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炫富攀比之风盛行。人们饭后茶余谈论最多的不再是哪家出了贤良的子弟,而是谁家子弟进入了仕途,坐拥多少房产,名下有多少名贵汽车。科技进步,经济繁荣,我们的生活水平和开放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各种思潮泛滥,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左右着我们的思想,于是土豪云集,贪官丛生炫富攀比之风泛滥。难道他们真的富有了吗?其实就是缺什么就炫什么,精神世界一片荒芜。“炫富”本身就是病态,是骄奢淫逸,衰败之日不久矣。

  其次,曾国藩教育子弟要多读书,读书在于明理。曾国藩自幼善于学习,勤奋好学,二十八岁考取进士。他终生与书为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讲究经世致用,是为晚清大儒,真正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同时,他又作为桐城派后期的积极倡导者,他在文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他却书生从戎,统帅千军万马,横扫半个中国,成为一代中兴名臣,一个文人做到内圣外王,着实了不起。可他却教育子孙读书只求明智,要视当官富贵如浮云。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曾国藩在《与纪鸿儿书》中写道“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曾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告诉他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走自己的道路。在这种引导和教育下,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像大多数官宦子弟一样参加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他的长子曾纪泽,“学贯中西”,成为清代著名的外交家;次子曾纪鸿从小酷爱算术,著有《对数评解》和《圆率考真图解》等专著传世,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曾家孙辈曾宝荪和曾约农均为教育大家和学者,他们始终信守先祖曾国藩的家训,远离官场,生活朴实而淡泊。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在曾家就被打破了。

  之所以曾国藩能做到内圣外王与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恪守儒道信条是息息相关的。曾国藩在齐家治国方面留下了治世绝学。一是自强。曾国藩认为,担当大事,全在自强二字,能自胜者谓强,从自修处求强。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圣贤标准的道德品行,这样就能求得真正的自强。二是坚韧。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应该是最具曾国藩特色的性格了。他将奏折上的“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绝非文字游戏,而是秉性使然。在困境面前,他彷徨过;他在剿杀太平军时曾身处绝境时,他曾三次自杀未遂,但他最终选择了坚持,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起死回生和东山再起。说性格决定命运,此话在曾国藩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三是勤勉。曾国藩不算天才,一生事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勤勉守恒所致。勤于修身,故得以被家族后人尊为楷模;勤于学业,故得以著作文章多卷;勤于事业,故得以建立奇功异勋;勤于教子,故得以使曾家代代有人才。四是稳慎。为人处世须“专在‘稳慎’二字上用心”。世上之事风云变幻,处处藏着危机,稍不小心就有可能使事业陷入困境甚至绝境,而凡事求稳慎即可以使人稳打稳扎,少犯错误,有助于事业的长远发展。要做到稳慎,必须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凡事力求稳妥,谨言慎行,戒骄戒躁!

  《曾国藩家书》涉及太多的做人处世哲学,上至忠君爱国,治军治世,下至早扫考宝,书蔬鱼猪,所有的家教家训,都值得后世研读。每次翻阅《曾国藩家书》,我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教育,被曾国藩的真诚所感动,被他的精神品格所折服。如今,我已为人父,当以此为范本,教育我的孩子,秉持勤俭,做一个身正品正之人,并身体力行,影响我的家人。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