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为土货铸造“翅膀”,飞向海外——
王晓路,叫响武隆苕粉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经济综合 > 正文   |   2018-05-31   阅读量:

王晓路查看苕粉。

  本网记者 郑静娅

  在武隆大山里长大的农村孩子,王晓路小时最大的梦想便是走出大山享受城市的热闹与繁华;多年以后,他在城市里打拼赢得了事业和家庭,实现儿时梦想却有了回乡的梦想——一个关于吃货的梦想、关于武隆苕粉的梦想。

  取得QS

  武隆苕粉摆脱黑历史

  1998年,王晓路从涪陵财贸校毕业后,先后在涪陵建陶、涪陵榨菜集团上班,从一个销售员快速成长为大区销售经理。其间,他亲自见证了涪陵榨菜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发展为一家上市公司的传奇。

  这段经历让王晓路留意到了武隆苕粉,或许它与涪陵榨菜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来自农民绵延数百年的传统;都在没怎么宣传时,游客便喜爱;都借用乌江这股“风”,有着纯天然的绿色……“‘武隆苕粉’会不会有一天也有‘涪陵榨菜’的命运?”他想要去为之努力。

  与此同时,武隆苕粉市场的现状——农户们单打独斗、质量良莠不齐。如何保质量、做好定位、提升品牌形象,王晓路在慢慢琢磨。

  2014年,王晓路辞掉工作回到武隆,与朋友合伙成立“仙女湖”公司,苕粉是其主打产品之一。公司先后在桐梓镇香树村、后坪乡白石村、高坪村、土坎镇松树村发展农户种植“红宝石红薯”,并对苕粉进行初加工,公司实行统购统销,既解决了农民的销售问题,又解决了农村空闲时间劳动力的问题。

  他知晓,要将产品做大,摆上超市,没有苕粉生产许可证(QS)是不行的。所以他联动当地一些小企业,规范苕粉的生产管理,忙碌奔波于“通行证”的获得,摆托“黑户口”的黑历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动下,在2016年—2017年,全区5家企业取得了苕粉生产许可证,280余户农户专业从事苕粉的加工,涉及苕粉加工从业人员近1000人。

  解决明矾问题

  纯天然更健康

  在制作苕粉的传统工艺中,为增加苕粉的筋道,会添加少量明矾(长期食用,不利于身体健康)。可若要做大做强苕粉产业,明矾就得退出制作流程。

  经过3个月的潜心研究,从比例搭配、温度、水分等各方面反复测试,王晓路终于探索出了一种改良工艺,不用添加明矾,只通过勾芡和添加少量食盐的方式来制作苕粉。这样制作出来的苕粉,不但筋道不减,反而口感更好更健康,保持了苕粉的原滋原味。

  另外,除采用传统的三沉三淀十六道工艺外,王晓路公司采用的无油工艺也属首创,他们采取快速冷却的方式,让苕粉在喷水急冷的状态下,实现不沾盘,这样制作出来的苕粉不易变质,还保持着苕粉的清香味。

  解决了明矾添加问题后,王晓路终于放心了。“苕粉实现无矾加工后,真正成为生态又健康的食品,更加受消费者亲睐了。由于产量还有限,现在常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王晓路说。

  不仅如此,2017年6月,首批50件共计1400斤武隆苕粉出口美国,开启了武隆苕粉漂洋过海的新征程。如今,因与外商合作,武隆苕粉还销往了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市场。

  制规范重文化

  品牌形象大提升

  苕粉质量有保证了,如何树立武隆苕粉的良好形象?在武隆苕粉品牌保护的道路上,王晓路一刻没停留。

  为了让大家有章可循,王晓路还专门聘请三峡农科院和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专家,制定武隆苕粉行业标准,从定位、质量、价格等方面进行规范,促进苕粉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7年,王晓路发起成立武隆苕粉协会,并出任会长,多次召集苕粉加工企业和部分农户开会,要求大家做诚信企业,做良心产品,决不允许做出有损武隆苕粉形象和利益的事情,并签订承诺书。

  “现在我们制作苕粉都得按照王总的要求来,不能砸了武隆苕粉的牌子,否则就是自己砸了自己的饭碗。”土坎镇松树村长期从事苕粉加工的李大姐说。

  大伙齐心协力保质量,2018年,武隆苕粉荣获重庆苕粉行业唯一“重庆十大年货”称号。

  为了形成武隆苕粉独有的地域文化,王晓路还搜集了大量有关武隆苕粉的信息。今年4月底,一间占地约120平方米的武隆苕粉博物馆落成,制作工具、产品介绍、产品展示……,让更多游客、消费者了解武隆苕粉的悠久历史。

  “我一定会坚持把这个产业做下去”,王晓路说。下一步,他期待能尽快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批量生产,让更多的人吃到武隆苕粉,让武隆苕粉品牌叫得更响,走得更远……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