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家人待客“三幺台”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   2018-05-17   阅读量:

  ◆杨友仁

  在丛山峻岭的武陵山下、在波浪滔滔的芙蓉江边,在浩口苗族仡佬族乡的村寨里,生活着上千的仡佬族同胞。

  这些仡佬族乡亲,多数是在清道光年间后从临近的彭水县及贵州省务川县、道真县等地迁徙而来,也有一部分通过通婚到此安家。该乡的仡佬族人在浩口村、落心村、何家村等地聚居。他们或住在一个寨子,或分散在山坳岭坡上。

  仡佬族的历史十分悠久。商周至西汉时期定居的“百濮”帝落、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部落,都与仡佬族的先祖族群有密切的关系。其后的“仡僚”(“僚”音“老”),“葛僚”也被称为“哈仡”“布尔”“褒佬”“当佬”。“僚仡”是自唐代以后对仡族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定名为“仡佬族”。

  元、明时期,生活在大西南一带的仡佬族,处于封建王朝和当地土司头领的统治之下。明末后开始“改土归流”,才建立自已的自治组织。到了清朝中期,仡佬族的“改土归流”基本完成,从此接受流官、土司的统治,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长期生活在大山深壑中的仡佬族同胞,因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影响,养成了淳厚善良、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一年四季里,只要有相近的亲邻来家拜访作客,主人都要进行热情相待,首先要招呼客人进屋“坐一会”。在来客落座后,主人会立即端来一碗老鹰茶,或泡上一碗“米籽”糖开水(此米籽加工是先将糯米蒸熟,后阴干,再炒成米籽泡用白糖泡成),再递上两张自家种的叶子烟,才开始与客人聊天叙事。到了中午或傍晚的饭点,还要留客在家“过午”或“宵夜”。

  若是有从外村以及贵州、彭水等地来到寨子的“稀罕客”(多时未走动的以及重要亲戚贵客)、族中受人尊重的长辈和儿女亲家等,为人厚道贤淑的仡佬族乡亲一定会把这些客人的造访视为荣耀。一定得以自家的好茶好酒好饭菜来款待,不挽留其住个一天两夜是不让你离去的。另外,大多数村寨里只要某家来了客人,左邻右舍的人们知道后,都把那家的来客当作自己家的客人一样来热情对待,一是前往问候、主动与其拉家常、或应主人之邀作陪茶陪酒,对其表示出无比的尊重。

  在浩口乡的村村寨寨,仡佬族乡亲待承客人,都是巴心巴肠倾心实意的。不管是家道富裕的主人,还是经济状况一般的人家,都会按照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民族传统习俗,尽力倾其所有、大大方方、客客气气、热情十足地接待应酬到位。即使贫寒的家庭,都有“客来莫嘟嘴(不高兴的意思),多掺一瓢水,自己少吃点,舍得拿出来,只要心尽到,主客都欢喜”的习俗。

  浩口仡家人的“三幺台”,就是浩口乡仡佬族乡亲在款待重要客人时举行的一种待客仪式。主人以独特浓厚的民族风俗,办一次称之为特色民俗的饮食宴和独有的礼仪,尽到主人的好客之情意。

  “幺台”,是仡语中的一个专用词语,意为“完结”的意思,比如“你家修的房子‘幺台’了么”“啥子原因让你办事拖拉,紧倒还不‘幺台’哟?”。

  所谓待承宾客的“三幺台”,就是请客吃一顿饭时有三个程序。平常人家在待客宴请时,大多是待客进屋坐定后,先饮酒再吃饭。而仡家人的“三幺台”,却要按照仡佬族的风俗进行三次待客仪式:先是在客人来到主人家时,主人一定先得请客人喝一碗自已熬制的新鲜风味油茶(或“老鹰茶”);结束后再端上一碗“进门酒”;最后,丰盛的菜肴上桌,贵客们陆续上桌就餐。

  仡佬族同胞待客时保持着传统的较为严谨的氏族规矩,款待客人的过程很有讲究,十分注重传统礼仪。客人来到家里,大都是由家里的长辈或当家人出面接待,客厅或堂屋里,客人要坐在上方。摆谈说话时,家里其他的成员不得随便插嘴发言,不然视为无礼。开宴入席时,一定要论资排辈坐着(不少村寨以十人一席),家长和老年人才能与客人同坐一桌,老者和嘉宾坐在上席位。家庭若是邀请亲邻来陪客,都要按指定位置入坐方合礼仪。

  “三幺台”的第一“台”为茶席

  茶席上,主人备用的茶水饮品,大多是一碗碗以腊猪油熬制的深褐色茶汤。此为“油茶”,是浩口乡仡佬族同胞早年以来特别喜欢食用的一种饮品。据传,喝“油茶”兴起于清末民初,那时人们为了戒除鸦片,遂以浓茶苦水来解瘾,饮之虽有戒烟之效,久而久之又感到捞肠刮肚,有人便在茶水里加进猪油、盐等佐料,方觉味道鲜美许多,于是便逐渐演变成仡家喜用的油荼。继后又成了提精神解愁闷、款待亲友宾客的一种食品。

  仡佬族“油茶”制作方法也十分别致。人们先将采集来的山毛茶、老鹰茶和细藤茶叶倒进铁锅里与少许食油炒黄,再加水煮融,然后用铁铲或瓢背将茶叶反复在锅里搓揉,制成其“茶羹”。要吃“油茶”时,再用食油将“茶羹”炼香,加水浇开,最后加进盐以及“油渣”(杀年猪时熬制猪油后的肉渣)、香葱、蒜泥、椒叶、芝庥之类佐料即成。这样的油茶不但口味俱佳,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吃上一碗精神倍增。据说此风俗从祖上一直传承至今。

  主、客饮茶,先为每人盛一碗,如客人喜欢,还可再添加。品茶时,桌上同样要摆放许多食物(或地方干果等)来助饮,一般是米粑、荞粑、阴米花、核桃、花生、板栗、葵花子等素食。

  在喝茶品味的过程中,主、客一边慢斟细饮,一边亲切地聊叙情怀,增进双方的亲情友谊,一般说得多,吃的较少。

  有些讲究的家庭,还要在递送茶水时,由家庭主妇或姑娘女儿家向客人唱一段《敬茶歌》。比如:

  “油茶甜,油茶香,敬请客人来品尝,欢迎您们来我家,情深深来意长长,油茶甜香润心里,请把情意记心上。

  “油茶甜,油茶香,油茶出自我仡乡,吃它一碗能解乏,精神倍增疲劳消,情焦亢住这茔水,我们称为干劲汤……

  双方一边饮用一边悠闲地互诉衷肠、无拘无束摆起各种种样的“龙门阵”,相互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中进行情感交流,时间没有太多的限制。

  待主客用茶结束以后,家里人才撤去碗盏,顺势进入第二“台”。

  “三幺台”的第二“台”为酒席

  主人家的酒席,备有各种酒水,大多是仡佬族同胞用自已播种收获的苞谷(玉米)或高梁,以民间“小桌灶”的形式酿造而成的“包谷烧”“高梁酒”(“头道酒”和“尾子酒”一般留着自用,待客的一律为“三花酒”)。或用当地山坡上盛产的杨梅果子,精心泡制的“杨梅果酒”,很少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酒类。

  开席之前,女主人先在酒桌上摆出经过自已精心准备的“下酒菜”。这些下酒菜一般为九盘(仡佬人认为“九”是个十分吉利的数字,含有“长久”“久久”之意,也是对客人的一种尊敬,“酒”与“久”的音相加,便为“情谊天长地久”),分别是自家隔年杀猪时制作的腊猪肝、猪心子、舌头、耳朵、肚片、腰花、香肠。一些富有的家庭还配有鲜猪瘦肉片、卤鸡等(没有囱鸡就用野鸡来代替),每样菜品各盛一盘,每盘只装10片,人均一片。只等上者一声“请”, 盘内很快各扫而光。

  主人等客人坐定之后,才从里屋中抱出装有“包谷烧”“高梁酒”或“杨梅果酒”的酒坛子来,然后慎重地揭开香气扑鼻的盖子,视入席喝酒的人数摆上一个个黝黑色的土碗,再把坛中的酒“哗哗”地倒进碗里。热情地用双手高高捧着,恭恭敬敬地送到每位客人手里,请大家一边喝酒一边吃菜。

  在向客人敬酒的同时,许多主人都自已先端上一碗,按照祖辈传下来的习俗,靠在平胸的位置,要恭恭敬敬、热情洋溢地唱起仡家人待客的《敬酒歌》,表达对客人的尊重。这席前的敬酒,一般为三巡(次),每敬一巡唱一段。《敬酒歌》的歌词内容是:

  “首先敬上笫一杯,为给贵客洗风尘,旅途一路多劳累,舒筋活血提精神。

  迎客敬上第二杯,酒桌之上尽真心,杯中美酒不能留,一点一滴喝干净。

  自古仡寨最好客,主客就是一家人,今天喝下三碗酒,欢迎来日再登门。

  欢迎贵客到浩口,进了仡寨要喝酒,唱起歌儿把酒喝,起码三杯才算过。”

  客人在主人情真意切的敬酒歌声中,都会被其真情所感动,于是一一捧碗开怀畅饮。如有不胜酒力的或一些不饮酒的女客人,主人也不会作勉强,只要求你接过酒碗,也就算领了情。

  三巡酒毕,家里人立即上前撤走席上的杯盘, 正式进入第三“台”。

  “三幺台”的第三“台”为饭席

  作为接待客人的正餐,热情好客的仡佬族同胞都十分大方,不分你家底厚薄,人们在菜品上都会倾其所有进行精心烹制。不少讲面子的家庭在款待重要的客人时,除自家已有的菜肴外,还要到附近的场镇上去购买一些乡间稀少的东西。席桌上的菜品一般是烧白、炒猪头肉、肚扣、油扎酥肉、海带、豆腐丸、木耳、黄花、笋子等。富裕的人家为了显示阔绰,还要配上几样鸡、鸭、鱼菜品。加上素菜,一般不能少于吉利的13个。除此之外,还有四盘代表仡乡特色的佐菜(即凉菜),分别为豆芽泡菜、萝卜丝咸菜、霉豆腐、油炸洋芋片,这些佐菜每席是必不可少的。

  进餐中,大多数主人家的成员要依次向客人敬酒。先是由家中的老者开头,然后是家庭成员,再是从寨子中请来陪客的亲友。如果遇到客人是表亲郎舅,对方便会成为敬酒的主攻目标,不喝半斤八两不罢休。

  主人在向客人敬酒时,爱唱歌的又会高声唱起《敬酒歌》,一边敬一边唱,情感真挚,气氛热烈。

  《敬酒歌》有用山歌、五言歌、七言歌来表达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情感表达也很真切。多为:

  “今天是个吉祥日,仡家寨上彩云飞,福星高照贵客来,喜迎佳宾进门庭。

  青山笑来绿水迎,真心诚意迎宾客,我们没有好茶饭,只有美酒敬客人。

  我知您有好海量,莫要客气来拒绝,喝的虽是一杯酒,领的是我一片情。

  苞谷烧酒自家酿,专门用来敬嘉宾,开口莫说不会喝,潇潇洒洒醉一回……”

  一碗碗劲酒、一杯杯热茶、一道道丰盛的菜肴, 会让外乡的客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仡佬族同胞那一份份浓烈古朴的盛情和情真直扑的蜜意。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