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木耀:青春在田野上闪光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   2018-05-17   阅读量:

  本网记者 刘毅

  “现在各家各户的人居环境比以前改善了不少,所以要趁热打铁,多开展些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老百姓的环保意识。”第一次见到张木耀时,她正在积极筹备下一次环保宣传活动。

  张木耀是白云乡政府的志愿者。自2015年底算起,这已是她参加志愿服务的第三个年头。刚跨出大学校门就回到农村的她,三年来,一直积极为乡村服务,在田间院坝里留下了青春的足迹。

  增“里子”

  自己要在农村干点什么?能为美丽乡村建设做点什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志愿服务更有价值?这些问题,从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那时起,张木耀就一直在思考。

  在跟随同事们走家入户跑田坎后,张木耀发现人居环境整治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痛点。

  近年来,随着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的大力实施,各乡镇村社都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垃圾桶等设施设备,在硬件上,农村有了清洁的“面子”。然而,农家小院里,羊肠小道上,生活生产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等现象仍然存在。群众主动打扫,爱护美好家园的环保意识不强。

  “建设美丽乡村,光有‘面子’不行,必须有‘里子’。”经过走访调研,张木耀认为,要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不仅要依靠发传单、贴标语等传统宣传方式,还得深入走访谈心,转变思想观念。

  红色村村民张兴良老两口是五保家庭,以往陋习不少,院坝里杂物乱堆乱放,张木耀几次三番到老人家中谈心谈话,并主动拿起扫帚打扫。

  一次没成功就两次,一来二去,张木耀的“厚脸皮”加上真心诚意,两位老人不仅逐渐养成了每天打扫的习惯,还当起了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员。

  陪老幼

  除了示范带动外,张木耀还发挥自己年轻的优势,组织其他志愿者一起,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陋习的小故事融入小品、搬上舞台,通过文化下乡的方式,进村社、进敬老院,让大家更乐于接受、欣于改变。

  老人和留守儿童,是张木耀和其他志愿者心里的牵挂。

  每逢端午节、重阳节这些节日,白云乡敬老院总会热闹一番。敬老院住着全乡近20位五保老人。张木耀作为志愿服务队的带头人,总会早早地策划好慰问活动。端午节与老人们一起包粽子;重阳节送上慰问礼品,陪老人谈心;春节送上歌曲小品,逗老人一乐......日常空闲时,张木耀也会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与老人们拉拉家常,嘘寒问暖。

  张木耀长着一张娃娃脸,每逢她来,老人们总会亲切地说:“这娃娃才乖哟。”

  白云乡外出务工人群较多,留守儿童也多。每到寒暑假,如何让孩子们既过个快乐安全的假期,又不让大人担忧,是乡里的一个社会难题。

  张木耀和其他志愿者多次行探讨,研究对策。好在农村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农家书屋、便民广场等为孩子们学习娱乐提供了好去处,于是每逢寒暑假,张木耀便会充当起大姐姐的角色,组织志愿者帮助孩子用活用好这些“硬件”,有的上门为孩子辅导功课,有的与孩子们一起娱乐,有的通过开展法制、安全讲座等形式进行科普,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而今,无论哪村哪社,孩子们都认识这位大姐姐。

  重宣讲

  志愿服务不是孤立地做一件或几件事,它往往涵盖到了农村的各方各面,哪里需要哪里就会有志愿者的身影。

  张木耀还先后组织全乡干部与志愿者到红色村杨叉槽公路沿线进行植树活动,到红星村喻家沟捡垃圾扫水沟,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将文艺演出送到各个村,为村民送上一道道文化大餐,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张木耀还组织志愿服务宣讲队深入村社、院坝,为基层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用朴实的话语,接地气的方式,让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各类惠民政策在农家院坝、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在参加志愿服务以来,从清扫道路、清理水沟到暖心帮扶、热忱慰问,从改善农村环境到提振百姓精气神,张木耀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细处着手,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在白云乡的青山绿水间绽放志愿者的青春足迹。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个人也能汇聚向上的力量。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张木耀在扎根山水草木间,正绽放出耀眼的光辉。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