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德流芳家风传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文化 > 正文   |   2018-04-18   阅读量:

  白水人

  每次回家乡,内心都好像被那方熟悉的山水召唤,灵魂里缭绕着白马山的烟光,情怀里悠扬着鲁班岩的故事。堡上居住的罗家与董家,已在这世外桃源一般的山廊腹地处,生活了一代又一代。湖广填四川来的安黄史杨姓等,也都用白马人家的奋斗精神,闪耀着家风家训的人文光华。

  国家有民族尊严,精神脊梁,山里人家也有。祖德流芳,接辈流传,这就是传统。走在白马山的乡间,你不妨看到一些大家族的影子,赵家土司落脚赵家坝,赵云山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肖家地主创业肖家沟,老凉水寨留下了他们的庄园遗址;白家屋基曾居住过白老爷,羌王寨马鞍桥流传着白马将军的传说;高圆外占据龙洞一方,天星寨老鹰岩上有他们的传奇故事……时间流淌,在内心,有些印象从来不曾磨灭,有些记忆从来不曾丢失,因为这些优良的传统和家庭人文基因,会流淌在家人血液里,汇集在家族脊髓中,成为白马山的人文沃土,成为大山的气息和呼吸。

  “立志遵家训,立业循家风。立身传家教,立命守家业。”小时候,有过私塾求学经历的爷爷就时常教导我们。爷爷有一本线装的董氏家谱,我小学发萌之时他就经常给我读,其间的这几句话我还记忆犹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爷爷说,“董家是一个孝慈世家,安身立命以仁爱慈怀为主,和周边各姓都是友邻。罗家大地主,黄家大财主,肖保长,都尊重董家,并结有姻亲!”

  他给我讲高祖的故事,说高祖是天门土地,在轿子山庙上曾有神像。说起高祖的孝,我们那一带都有流传,妇孺皆知。高祖叫董明昌,是个大孝子,母亲死去后,埋在岭岗,他就在坟边搭了个窝棚,守孝七七四十九天。四七要完时,母亲化凶神来吓他,意思是叫他不再守孝了,没想到他在睡梦中抱着母亲询问挽留,待醒来后竟抱着一个树桩。他把树桩视为母亲,说母亲在阴间受苦,需他在阳间积德。他把树桩挖回家请雕匠塑了母亲神像,供在香火上。每天他要向母亲请安,天气好时就把神像抱出来晒太阳,还要和她说话。时值秋收,高祖晒谷子,又把母亲神像背出来,没想到突降大雨。他没收谷子,急忙背“母亲”回屋,待他回来收粮,天上晴空万里。后来举孝悌,他没有出山作官,涪陵知府送了他一块孝慈的牌匾。听道师先生说,高祖死后上了天,是我们那个地方的天门土地。

  说起孝道,爷爷在我们那个地方也出名。他和大公分家时,大公分到了大水田,他分到了烂田湾。烂田湾地好,大公找祖婆哭闹,祖婆过不顺心,几日饭都吃不下。爷爷见此情形,主动和大公调地,还把大人接到大水田供养,让两位老人安享了晚年。大公死得早,爷爷送侄儿读书,送侄女出嫁,还接济了逃难吃不上饭的穷人。灾荒年岁时,爷爷拖着一大家子挖蕨,大路上饿得走不起路的,问着路往董善人家中跑,那些过往,爷爷老后从来没提起过。

  父辈三兄弟,爷爷不吃旬供,两位老人和我们住一起,一家人的天伦之乐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小时候家风正,家中有客来,我们小孩不能上桌,更不能趴到上席。爷爷把尊贵的客人当作座上宾款待,吃饭说话都很规范。他修长硬朗的身子骨,一身干净整洁的长衫,一条黑竹烟斗,白眉白胡须,总是让人印象深刻。过年过节,他都会跪在香火前邀请,一年的事情念个遍,把新年愿望汇报给祖先,然后去大门外泼水饭,招待那些孤魂野鬼。爷爷心善,冬天不让我们捕鸟,捕着了也会被他放生。

  我们成年时,爷爷已经九十多岁了。他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也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九十六岁时,爷爷安然离逝。他死后,给我们留下了一把称。我想对于他来说,这把称应该属于慈善的重量,或者是道德的重量。家风传承,故事如歌,需要我们用爱传唱。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