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您的位置:武隆网 > 导读 > 正文   |   2018-04-16   阅读量:

  编者按

  4月13日,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农委组建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报告团走进武隆,开展第18场巡回报告会。

  在希望的田野上,讲述人用一个个曲折的故事、一段段不凡的经历、一次次不悔的抉择向我们展示了“农人”的成长,向我们揭示了“农村”的巨变,也深深感染着、鼓励着武隆广大基层干部和青年学生。让我们从别人的故事中汲取养分,挥洒勤劳的汗水,在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深耕,振兴我们的美丽乡村。

苦过必有甜

  晏洲 彭水县花千谷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只有30岁的晏洲,已经是彭水县花千谷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敏山禽养殖场非公党组织书记。2009年,大学毕业的晏洲原本想留在主城,但由于性格内向,一直都找不到适合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家乡非常适合野山鸡养殖!但当他告诉家人他要回家创业的想法,换来的却是父母的不理解。

  顶着巨大的压力,晏洲借来两万元,在老家樱桃村流转了5亩土地,独自一人开始了养鸡之路。然而第一批1000只山鸡苗,不到三天就死了700多只。“原来山上早晚温差大,而我又缺乏管理经验,没有给小鸡保暖。这当头一棒,没有打掉我的决心。”晏洲当时心想,“不是还留了200多只吗?就这200多只,我一定要想办法把它们养大!”

  为了攻克技术难关,晏洲开始在网上找资料自学鸡场管理,去老乡家的鸡场蹲点学习养殖技术。慢慢的,他懂得了给鸡看病、配食,知道了如何驱赶偷鸡的黄鼠狼和野猫。就这样,他在摩围山上度过了2个春来暑往,周边的老乡每次路过他的鸡场,都会对他说:”你这个年轻人不简单,能吃苦!”

  随着养鸡场规模的扩大,乡党委政府也给了他很多支持,派养殖专家指导,帮助他搭建正规的鸡舍,还帮助他成立珍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而依托电商平台,他的山鸡和鸡蛋销往了全国,年产值达到60万元左右。

  日益火爆的乡村旅游,国家扶持的好政策,又让晏洲看到了新的机会。他拿出所有积蓄,流转了220亩地,想打造一个集养殖与旅游一体的生态度假村——“寻梦山谷”。

  “听到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兴奋得几天几夜睡不着,我有了更大的梦想。我想以生产、生活、生态,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真正把家乡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健康的食品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晏洲说,“人生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只有奋斗出来的幸福!”

 

做农业现代化的耕耘者

  彭阳 重庆安益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现年28岁的彭阳是重庆安益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16岁远赴重洋求学,学成归来一心只想在家乡的土地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她开创了奉节脐橙的“山橙时代”,公司年产达到4000吨,收入近4000万元,带动600多户果农增收致富。

  出生在奉节县的彭阳从小就爱吃家乡的脐橙,后来16岁离开家乡到国外求学,这颗小小的橙子便化作对妈妈的思念,它是家乡的记忆也是成长路上最长情的陪伴。

  2013年,留学8年的彭阳先后攻读了剑桥大学土地经济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她认为,拥有丰富物产的中国农业不应只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坚守,也应该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化的创新,和兼具社会、经济和环境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她希望把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实战经验和有益价值的机会。而这一切,就应该、也只能在祖国的土地上去实现!

  因此,就算毕业后得到了在海外投资银行工作的机会,彭阳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国,回到家乡创业。从对生鲜市场的分析调研,到深加工的战略规划,再到对国内外各大柑橘产区考察和学习,让她对创业充满了信心。从电话介绍,到面对面协商,一次次的路演和答疑,一次次的等待和期盼,终于,在半年后,彭阳得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的1千万投资。

  2016年7月,彭阳的“山橙时代”正式成立了,彭阳邀请来一批专家,制定了标准化的种、采、摘流程。在销售上,彭阳引进了现代化的智能设备,根据重量、外在品质、以及糖酸度等多重维度对奉节脐橙进行精确分级,再结合大数据对各个城市、各类人群的消费需求进行分析,为线上线下每个渠道匹配最适合的橙子。

  一年多以来,“山橙时代”共销售了4000余吨脐橙,前端的采购价从每斤的2元上升到4元,直接为600户果农增收1600余万元,帮助了30多户贫困户脱贫。“山橙时代”也获得了“中国农业品牌金穗奖”“智慧农业好项目”等诸多奖项。

  面对未来彭阳信心十足,她计划,到2020年,建成5000亩自有基地和5万亩“公司+农户”合作基地,实现大数据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还想建成一个观光农业园,推动种植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打造欧美标准园,沿着“一带一路”把奉节脐橙送向全世界,让更多乡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翻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一起把理想安放在这一片希望无限的田野上!

 

干在乡村有奔头

  简义相 菊康丽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简义相,黔江区义相食用菌种植股份合作社董事长、重庆市菊康丽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09年,学金融的他放弃20万年薪的收入,回乡创业。他的所学在广袤的乡村得以施展,从白手起家发展种植产业,到2017年种植菊花银耳300多亩,产值达300万元;从单打独斗到成立合作社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他享受着新农民的身份,因为在他眼里——干在乡村有奔头!

  10年前,大学毕业后的简义相,进入一家知名通讯公司做业务员,一度成了“销售王”,年薪达到近20万元。可在2009年底,妈妈突发脑溢血需要悉心照顾,简义相便不顾爸爸和姐姐的坚决反对,毅然辞职回到妈妈身边!当时,谈了5年的女朋友因为不愿回农村,与他分手,加上爸爸的货运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简义相的生活一度跌入低谷。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个时候,简义相偶然了解到黔江区刚引进了一家银耳产品加工企业,正在动员农户种银耳,学金融的大脑瞬间捕捉到了商机:对,种银耳!他用半年的时间建了7间耳房,花掉了积蓄,还找姐姐借了10几万。没有技术,就找镇政府帮忙找技术员做指导,自己也泡在网上查资料,带着书本进耳房,一点点进行摸索。终于,第一批银耳的成功种植让他充满了信心,为此,简义相还不忘帮助过他的乡亲们,他敲锣打鼓请乡亲们跟着他一起干。

  当然这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2013年增产后,由于耳房保暖、通风技术没跟上,简义相不仅把之前的盈利亏掉了,还欠下工人工资10多万元,那段时间他连家都不敢回。一个人躲在车里抽烟、睡觉……生活再次陷入困境。但他没有放弃,“简义相,你还年轻,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从头再来!”这样的声音一直萦绕在他的耳旁。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咬牙坚持下来的简义相又开始种植菊花,拿到了长期稳定的订单,还带着乡亲们一同致富,让他们不仅有股份分红,每个月还有了固定工资收入。一路走来,党委政府有支持,老百姓有期待,简义相对职业农民的身份很满足,也倍感骄傲。他坚信,只要多动脑、敢行动,就能把事业安放在希望的田野上,因为,干在乡村,一样有奔头!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张雪 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党总支书记

  张雪,现任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党总支书记。大学期间,她就经常从事志愿者服务,大学毕业后,张雪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了去银行工作的机会,报考了荣昌的大学生村官,来到了仁义镇鹿子村。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她,刚到农村时,十万个不适应。吃不惯农家菜、走田坎常摔跤、穿着拖鞋下田插秧、认不出韭菜和麦苗……别说干工作,就是生活下去都感觉困难。“我必须得做点什么改变大家对我的看法,要不然就真待不下去了。”通过走访调研,张雪发现鹿子村有大面积的闲置山林,很适合发展林下循环经济,兴冲冲地告诉村民,没想到换来的却是兜头一盆冷水。为了证明给村民们看,张雪从父母那里拿出为她攒的10万元嫁妆钱,开始养鸡养鸭。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雪不仅建成了村里第一个规模养殖场,还带动十几户村民建起了养殖大棚。林下养殖的成功让张雪信心大增,她联合全区多名志同道合的大学生村官,成立了全市首个大学生村官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统一包装和销售。合作社先后打造了吴家镇大棚蔬菜、双河葡萄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吸引700多户农户参与,年销售额突破了700万元。张雪的努力得到了村民的认可,2010年,她高票当选鹿子村村委会主任,成了荣昌最年轻的村委会主任。

  “我希望村民也能享受到城里人一样便捷的生活,让村里的优质农产品能卖到好价钱,让农村的非优质劳动力也能在家创业就业。”怀揣着这样的愿望,张雪创建“在村头”农业电商孵化平台,搭建起“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快车道,帮助1300多户农户卖出1800多万元的农产品,搭建起了村民在家的创业致富平台。

  2011年,两年的村官任期结束,但乡亲们的信任让她不愿离开。于是,她选择了在当村官的道路上继续风雨兼程。直到现在,已经是第九个年头。

  “如果说,当初我选择当村官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和冲动的话,如今,这份热血和冲动早已变为了动力和对事业的坚守。”张雪说,如今的乡村,已经迎来了振兴的最好时机,她想和乡亲们迎着这股发展的东风,把我们的家园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乡村。“即使我的青春已远,但,至少不负韶华。因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杨大可 云阳大可农业开发有限总经理

  18年前杨大可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开荒山种果树,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成为了感动重庆十大人物。18年后,他仍在田野上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埋头苦干。他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云阳大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他创建的专业合作社共有476户农民,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达70余户。

  1999年,从川大毕业的杨大可带着西南财大毕业的女朋友,回到家乡云阳种果树。没人相信,两个已经在成都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会回家务农,认为他们迟早会走。然而18年过去了,他们不但没走,甚至可以骄傲地说,今后当农民,才是金饭碗。

  “你对一棵树好,它就会给你回报。”杨大可始终把爷爷对他说的这句话记在心头。现在,他已经在无量山周边的乱石山上,开垦出3万多亩果园,种植了46种水果。他深知,每一棵被善待的果树都是绿色银行,每年能从中获得固定的收益,这样的事业才是可持续的,这样的财富才是取之不竭的。

  众所周知,传统农业看天吃饭风险大,杨大可便避其道而行之,着力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园,树下种草、以草养羊,将羊粪变成肥料;饲养蜜蜂为果树授粉,并收获高质量蜂蜜。采摘季果园向游人开放,色彩缤纷的水果和野生的药材、蘑菇,让都市人享受大自然的丰富馈赠。一系列精细化管理让收入渠道多元化,即使碰到霜冻、冰雹或其他突发灾害,果园依然有稳定的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杨大可始终认为,致富的钥匙不应成为一个人的专属。在无量山有了名气后,全国各地的果农都来找杨大可学致富本领,他也毫无保留、倾囊相助。这些年,杨大可已为全国76个果园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做大产业的同时,带领当地乡亲致富。

  守护好绿水青山,就会有金山银山。杨大可坚信,开启绿色银行的钥匙,就掌握在有知识、有本领、有担当的年轻人手里,只要愿意,希望的田野上一定会点燃灿烂的未来!

 

山中自有新天地

  严克美 巫山县当阳乡党政办主任、玉灵村第一书记

  严克美有很多身份,她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是全国道德模范,也是巫山县当阳乡党政办主任、玉灵村第一书记。

  她是从当地贫困山村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2008年毕业时,她想回到家乡当一名老师,但没想到以3分之差落选了。怀着无比失落的心情,严克美到上海去找了一份工作。恰在此时,她听说老家红槽村原党支部书记要辞职的消息。“当不成老师当个村支书也不错,”抱着这样的想法,严克美果断辞去工作回到村里,找到乡党政领导表达了想当村支书的愿望。

  “一个黄毛丫头,镇得住不?”乡领导有些犹豫,见严克美态度坚决,经过反复研究,乡党委决定给她两个月的试用期。为了节省时间,严克美借钱买了一辆150男士摩托,骑着摩托一个月跑遍了村里所有的农户,收集意见建议,拟定出了红槽村发展规划,得到了村支两委的一致认可和乡党委的肯定。

  通过前期走访,严克美发现红槽村民风“彪悍”的根源之一,就在于基础设施落后,其中饮水是第一大难题。为了找到水源,严克美就向老年人请教,老人说哪儿可能有水,她就带村社干部攀悬崖钻树林子去哪儿找,硬是找到了6处水源。最高的蒿子坪水源远在五里坡林场,海拔2000多米。为了避免结冰断水。她又带领支部号召组建了一个青年党员干部突击队进山挖沟。经过近5个月的奋战,6个取水点的水全部引进了村民的家中。喝上了干净甜美的山泉水,村民们也从内心接受了严克美。

  2016年11月,严克美到玉灵村任了第一书记。一到任,她就组织发动乡亲们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到目前,玉灵村已形成了900亩脆李、1404亩板栗、150亩核桃的产业规模,建成了远近有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现在,玉灵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贫困人口的纯收入达到5000元,贫困户只剩下5户12人,贫困发生率在1%以下。

  回顾这9年来,严克美坦言,“你说我不向往大城市的繁华生活,那是假话。但我看到通过我的努力,山中这一片崭新的天地,山更青、水更绿、花更香、果更甜、人更美了,我又浑身是干劲儿。”她说,“乡村振兴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乡村治理和发展更需要一批领头雁,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大学生到农村去,干事创业,大有可为。”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