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情思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文化 > 正文   |   2018-04-04   阅读量:

  杨武均

  中学时代,我的母校位于滔滔不绝的乌江河畔,静依碧绿的芙蓉江边。踏进校园,我才知道,在校园旁马鞍山脚下的绿荫丛中,有一座长眠着几十位来自东西南北为了解放事业牺牲在此的烈士陵园。尽管时光流逝四十余载,我还清晰的记得,全校师生冒着细雨纷飞,手捧小白花肃立墓前,聆听老者讲述六十九年前的那个冬天,解放军为了解放江口镇打响“萝卜垭战役”的故事。此时此刻,长在大山里作为江口人的我,不是被书本中的文字感动,而是第一次感受到身边真实的震撼。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激荡着稚嫩的耳膜,红军万里长征奏响的悲壮之歌,井冈山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太行山迅猛燃烧的抗日烽火,国共两军三大战役的隆隆炮声,解放军跨过长江北上的冲锋号角,一幕幕在眼前闪动,在心尖跳跃,在骨子里镌刻。

  我静默地将雪白的花朵虔诚的挂在墓前的苍松翠柏枝巅,缓缓的游走在陵墓的阶沿,读着墓碑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名,读着“张”“李”“王”“冉”等的人名,心里别有一番滋味,敬重英烈的无谓,敬重英烈的壮举,敬重英烈的精神,除却敬重,还是敬重。每年清明节如约而至山脚的烈士陵园,缅怀,追思,聆听,感怀。就是这样的无谓,这样的壮举,这样的精神,陪伴我度过了三年无愧于自己的初中生活。或许,这就是奉献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

  当我举目眺望陵园后的马鞍山腰,沉默在乱石窖里的古镇各氏族的祖墓坟头也零星的飘动着白色的纸飘带,我猜想,那也是少许墓主人的后代在清明节追忆自己的先祖吧。此时的我,也才知道民间也有清明祭祖的习俗。

  不觉间,我也为师了,在大娄山的怀抱,在金子岩的膝下,在白玉坝的两葛河旁那个美丽的校园。沐浴春的丽日,欣赏夏的蝉鸣,尽享秋的硕果,仰望冬的雪舞;枕着溪声入眠,听着鸟语睁眼,闻着花香上课;体验村寨淳朴民风,学习同事敬业精神,感受学子求学的激情。

  那段日子,我和孩子们伙伴似的遨游书海,知道了春秋时期,介子推用自己大腿肉熬汤救活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的晋公子重耳的故事;知道了重耳成为晋文公后火烧绵山苦寻介子推的故事;知道了“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树洞里的血书;知道了老柳树死而复活让“寒食节”变为“清明节”的由来。

  那段日子,我给孩子们讲述《一袋干粮》《丰碑》《飞夺泸定桥》《强渡乌江天险》《雪山小太阳》《金色的鱼钩》……我也不忘把解放江口大军血战萝卜垭的感人故事分享给他们。孩子们睁大明亮的眼眸,被惊险跌宕的故事情节和机智勇敢的小红军、解放军战士感动着。这是我从教的第一年,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批即将跨出小学校门的孩子们。清明即将临近,于是,我和孩子们约定,到二十多里地以外的乌江河畔马鞍山脚下的烈士陵园祭奠英烈。

  那年四月五日清晨,飘飞的少先队队旗引领着鲜艳的红领巾顺着两葛河的潺潺流水,徒步况家湾,跨过十一沟,翻越马鞍山,倚着月亮山,开始了他们人生旅程的首次心灵洗礼。孩子们硬是轮换着把我和他们亲手轧制的花环、花圈抬到了烈士墓,依如当年的我,排着整齐的队列,唱着高亢豪迈的队歌,听着荡气回肠的战斗故事,瞻仰陵墓,为烈士们献上自己用情编织的花篮用心制作的小白花。那天,孩子们的手软了,心却乐了;那天,孩子们的腿酸了,情却深了;那天,孩子们汗流浃背了,笑意却绽放了;那天,孩子们回到家里都累得趴下了,熟睡中的梦境却甜美了。毕业时,那个用成绩论英雄,用分数论成败的升学年代,看着他们手捧通知书像欢快的小鸟飞进中学大门,开始人生的第二个知识殿堂的求知,我的眼湿湿的,心醉醉的,久久的凝望着孩子们飞去的方向。或许,这就是奉献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知识的力量。

  至此,无论我走到哪个学校,总会在清明节把孩儿们带到烈士陵园,总是要如数家珍地把那些激励人前行的故事分享给他们,总是希望孩子们亲自制作花篮、花圈才足以表达对数以万计先烈的那份情。

  如今,清明不仅仅是为烈士扫墓祭奠、寄托哀思的日子,也不仅仅是教育学子传承中华文明,牢记民族血泪史的日子,亦成民间儿孙晚辈祭奠先祖、传承家风、铭记家史的隆隆民俗。每逢清明将至,鲜花店爆棚,祭品店人满,通往墓地的大道车流如织,要是公墓更是人头攒动,香烟缭绕,一遍五彩的吊花、清明飘、拉花在偌大的墓地的每一个坟头随风摇曳,墓前祭台上一束束鲜花寄托着家人无限的哀思,跳动的烛焰述说着家的风范,萦萦上升的香烟述说着德的悠长。

  我的父亲在一年前走完他人生的八十三个春秋,叶落归根,魂归故里,安息在老屋旁的那尊墓穴里。入眠第九十四天后的四月四日,便迎来了第一个清明节。父恩难忘,思父心切,萌发了清明回老家为父亲上香、点烛、鸣炮,挂坟飘、挂拉花。可山上的老家村寨没有这时祭祖的习俗,为了不打扰乡邻,也不凸显我们的另类,便约上弟妹及晚辈乘着黎明前的晨雾,驱车上山去往家的方向。我知道,父亲辛劳一辈子,没有人送过花,也没有静下心来品味各色的花香,唯有像蜜蜂一样在山谷沟壑,在自家的田园里吮吸着各种花蜜,构筑着全家老小的花房。想到生前的父亲没有好好的享受花的馥郁,于是我们沿途采集了雪白的梨花、李花,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迎春花……用五彩纸妆点,用七色线绣结,做成我们心中那束永远美丽父亲也一定喜欢的花,然后恭敬的摆放到墓碑前,敬献给我那憨厚如牛沉默如山的父亲。

  我想,今儿的父亲在遥远的天堂,他一定没有烦恼,一定不会劳苦忙碌,可以静静的等待花开,听花开的声音,赏花开的容颜,闻花里的浓香了。

  我站立墓台前,遥望如烟晨雾笼罩的远山,依稀的进山公路玉带般缠绕伸进白云深处的人家,汽笛声,吆喝声,鸡犬声,交织成乡间圆舞曲。如今的清明时节没有了泪雨纷纷,路上行人也没有了欲痛魂断的哀婉场景,乡野村角坟山墓地,带着喜悦回乡扫墓祭祖的举家出动,和着春的萌动出门踏青寻幽的呼朋唤友。新农村处处繁花如海,田畦花间人海如潮。倏燃,耳畔想起昨日CCTV午间新闻里播放的《清明好春光,踏青赏花正当时》的背景音乐的美妙旋律,眼帘闪现着福建建宁县的遍野桃红满山梨白竞相绽放人流涌动,贵州贵安新区的万亩樱花怒放高原花海人潮如织,广西隆安县的荞麦花如雪春深田野香的大美春光,真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放眼今朝,举国仅只建宁、贵安、隆安?千万个建宁、贵安、隆安如星星点点撒落神州,遍布华夏。一幅全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沿着一带一路徐徐展开……

  或许,这就是奉献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知识的力量,是信仰的力量,是梦想的力量!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