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坝镇:互助换工解难题 抱团发展共致富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经济综合 > 正文   |   2018-03-21   阅读量:

村民们集中力量帮一村民收菜头。

  本网记者 蒋颖

  “老冯,你来背菜头。”“唐大爷,你年龄大点,你就装车嘛。”“吴姐,你做事仔细点,你来记账,要得不?”今年3月,在长坝镇何家堡村村民陈建的菜头地里,村民们正商量着各自的分工。

  根据各自特点商量好分工,大家便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砍菜头的,去菜叶的,背菜头的,上秤装车的,一个步骤紧跟一个步骤,场面好不热闹。4亩地的菜头,在十几个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收割装车完成,拿着卖菜头的4000多元钱,陈建很是欣慰。因为他知道,在他身后何家堡村全村的村民是他坚强的“后盾”。

  一亩菜头愁坏庄稼汉

  今年40出头的陈建,肢体残疾,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也身患疾病,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因此陈建的婚姻大事一直没有考虑。

  2016年3月,陈建永远难忘。

  种地、养猪、养鸡,想改变现状,把日子过得好一点,陈建独自一人拼命的做农活,家里的玉米收成后,还利用冬闲田种了1亩地菜头,眼看着菜头大丰收,马上就该收砍菜头了,陈建却摔伤了,只能躺在床上修养。

  “都怪自己不争气!家里又缺劳力,菜头怕是要烂在地里了。”陈建说,收割菜头是体力活,母亲一个人根本“吃不消”,眼看邻近农户的菜头都纷纷收割完毕,已是商户上门收购的最后两天了,陈建心急如焚。

  众人拾柴让人心里暖

  正一筹莫展时,村支书陈界洪知道了他的情况。

  “陈建摔伤了,地里还有一亩地的菜头没收,大家明天先去帮他把菜头收了,再去帮其他人收。”

  “叶子要割干净,菜根也要削掉,太粗糙的菜头卖不出去。”

  知道情况后,陈界洪组织村里的村民,一同到陈建家的菜头地里将1亩地的菜头,收割完成,并将卖菜头的1000多元钱交到了陈建的手里。村民们还为陈建集资捐款,让他去医院治伤。

  “大家一起来帮我,我觉得很暖心,很感动。”陈建说,去年,他卖力的发展种养殖,勤劳耕作,菜头种植面积扩大到4亩,生猪养殖越来越多,还盖了新房,娶了媳妇,日子越过越好。

  此后,陈建也加入到村里的互助队伍里,在农忙时节里,给周围村民“搭把手”。

  互助换工模式初形成

  和陈建相似的还有陈飞家庭,因家庭条件不好,陈飞常年在外务工,妻子一个人在家教育子女、照顾老人,还得独自承担家里所有的农活。

  陈飞说,妻子承担了大量的农活,家里还种有3、4亩地的菜头要收割,实在是很辛苦。

  因对农忙之时劳动强度“实在受不了”,陈飞的妻子便想到了和陈建家换工,陈飞的妻子说:“我家忙不过来的时候,就叫陈建来给我家帮一天忙,事后他家需要别人帮忙时,我就过去,等于将这个工还给他家。”她告诉记者,这种换工方式一来可以集中力量做某件事,二来不需要付工钱。

  时值春耕春播时节,玉米移栽、田间地头锄草、施肥都需要劳动力,而恰恰很多家庭缺乏劳动力。为解决农村农忙缺劳问题,该村利用开院坝会、亲戚之间商榷等方式,最终村民与村民商量决定,集中优势劳动力进行定点定时帮忙,旨在保证春耕的正常进行。

  所谓集中优势劳动力,就是把几户人家自愿合为一个团体,按照土地多少进行分量,然后再按照每家每户的农活进行合理分配。

  在村委会的引导下,何家堡村互助换工模式得以延续。

  政府引导互助作用更明显

  “近年来,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村里就剩下留守妇女、老人,即便是有年轻人在家,也是因为家里有人生病抽不开身,或者其他原因未外出务工。尤其是在农忙时节,农村体力劳动呈‘贫血’现象。”陈界洪介绍,何家堡村留守家庭大约80户,今年全村共种植菜头800亩,亩产菜头达4000斤,而收割菜头、运送菜头、菜头装车都是体力活,这种换工模式形成后,全村的800亩菜头很快就收割装车完成,既节省了请劳力的开支,又解决了农忙时节缺劳力的问题,可谓“双赢”。

  陈飞告诉记者,她家有4亩地菜头,现在要收割菜头,又要犁土,如果找劳动力就是100元钱每天。“这样算下来,菜头就赚不了多少钱了。现在通过集中互助换工后,今天去李家,明天到张家,春耕春播不用担心劳力问题,心里就踏实多了。”

  “在政府的引导下,互助内容不光是先前的农忙时节发展生产,如今还延伸到自发帮扶孤寡老人、操持各家红白喜事、管理村庄卫生保洁,到后来村里开展科技培训、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大家都积极参与。”陈界洪说,通过在生产发展上互助,加快了创业致富;在生活安居上互助,促进了乡风文明;在子女教育上互助,提升了家庭教育质量;在关系协调上互助,增进了邻里和谐。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