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的“贴心人” 致富的“引路人”
——记巷口镇广坪村党支部书记郑志银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经济综合 > 正文   |   2018-01-26   阅读量:

  本网记者 唐敏

  在广坪村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总能看到一辆破旧的摩托车搭载着一个瘦小的身躯,穿梭在村里的每个角落,他就是广坪村的党支部书记郑志银。

  从2013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他抢抓扶贫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广坪村的村容村貌,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在他的带领下,班子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本人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更被评为2017年度重庆市扶贫先进个人。曾经的穷村,如今正一步步向幸福乐园迈进。

  做村民心中的贴心人

  “轰!轰!”清晨,摩托的轰鸣声吵醒了沉睡中的大山。12月13日,记者戴上头盔,垫着脚尖,踮上摩托车,跟随郑志银来了一次走访之旅。

  “郑书记,到哪里去哟?来我家坐坐。”一路上,不时有路过的村民和他打招呼。“多亏了郑书记的帮忙,现在我不愁吃不愁穿,温饱问题算是彻底有着落了。”一看到郑志银,村民代会云就像打开了话匣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今年66岁的代会云,一生未娶无儿无女,早些年一直独居生活。去年8月里的一天,村民传朝伦赶羊路过他家,和他打招呼没人应答。意识到不对劲,传朝伦赶紧给郑志银打电话。得到消息后,郑志银立马骑着摩托车赶到代会云家,将突发疾病卧床不起的代会云送往福康医院救治。在这期间,他又多次为其协调开具五保户资格证明。

  “郑书记带着我们跑了好几天,出了不少力哟。”村民王明权说,他和代会云两人同岁,当年既是同学长大后又同在村里当会计。第一次弄身份证的时候,代会云考虑到个人问题还没解决,就将年龄少报了10岁,这才导致他一直未能享受五保户政策。

  代会云的事情,只是郑志银平时工作的一个缩影。从2014年至今,他骑行累计超过20余万公里,走访群众5000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200余件,是村民口中的“好书记”“贴心人”。

  做解民所忧的践行人

  “自从老郑当了党支部书记,村里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村卫生室医生冉光礼指着地面跟记者不停地比划,“以前这里就是一条泥巴路,外面坝坝也没得,还是个斜坡坡,来办事的人多了站都没地方站,危险得很。”在场的村民纷纷附和,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变化。

  面对群众的怨言,当时的郑志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多方奔走,他先后找到区政府办、区招商中心、区民政局等多家帮扶单位争取到了55万元建设资金,将原来三间80平米左右的村活动室进行升级改造,新建集农家书屋、会议室、便民服务室、电商服务室、医务室和金融服务点等功能用房于一体的300平方米左右的便民服务中心,有效解决了公共服务条件差的问题。

  从2014年至今,他积极争取、整合各类项目建设资金累计达3000余万元,让全村每家每户都通上自来水,户户住安全住房,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和生产运输难的问题。

  做群众致富的引路人

  如何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郑志银日夜思索。

  考虑到广坪村地势平坦,海拔较高,适合发展高山蔬菜和核桃林。几番思量,郑志银带领村委会干部主动出击,先后引进吉元有限公司、义海核桃专业合作社、金满地农业公司,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蔬菜、核桃种植、山羊养殖等产业,辐射带动全村183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辣椒一出来就被附近的辣椒厂一抢而空,南瓜还销售到了湖南一带。”虽然今年蔬菜行情看好,但郑志银并不满足。“要想效益最大化,必须调整战略。”考虑到南瓜长途销售成本太高,郑志银找到蔬菜基地老板说服其明年将南瓜种植面积由500亩缩减至300亩,转而将700多亩辣椒扩大到1000亩左右。

  “现在村民们除了每年能拿土地租金外,还能在蔬菜基地和核桃林打零工挣钱,每天80元的工资,一个月赚个一千多元不成问题。”郑志银告诉记者,村里还打算将一所废弃的学校租回来建成游客接待中心发展集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观光旅游。“设计图纸已经出来了,也和公司签了土地租用协议,明年1000多亩核桃林也将大量挂果。”提起未来,郑志银信心满满。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