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强起来 乡风清正美起来
——桐梓镇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经济综合 > 正文   |   2017-12-11   阅读量:

桐梓镇官田村休闲广场。

  本网记者 徐强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桐梓镇地处我区偏远山区,发展长期受到交通等因素制约。近年来,该镇抓住生态发展“牛鼻子”,以我区六条特色产业精品路线建设为契机,着力构建“以生态农业为主导、以生态服务业为支撑、以生态工业为突破”的生态产业发展体系,加速打造“生态风情集镇、生态产业大镇、生态旅游名镇”,乡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

  “用活用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桐梓镇乡村振兴,为桐梓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该镇党委书记江国华表示。

  公式产业融合强农村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桐梓镇香树村村支书刘剑十分兴奋,“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对农民来说是最大的利好。”刘剑说。

  2006年前,香树村的产业以种植苞谷、洋芋等传统农业为主,刘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领当地300多户村民发展金银花上千亩,带动了当地村民增产增收。

  “传统产业要稳步提升,同时也要大力抓好生态产业优化和生态产业培育,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该镇副镇长解勇告诉记者,桐梓通过大力引进生态产业,着力构建“以生态农业为主导,以生态服务业为支撑,以生态工业为突破”产业发展模式。

  深冬的桐梓山上云雾缭绕,在海拔1600米的双凤村,80多名农户正在辛勤地为深山里的“摇钱树”施肥锄草。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几年前,在外打拼的黄成回到双凤村,流转荒山3000亩,发展绿茶种植,村民除收取地租外,还依靠采茶制茶赚起了外快。

  “今年产了2吨茶叶,产值达到300多万元,明年产量或将达到8吨,产值突破800万。”黄成说,家乡的青山绿水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质场地,出产的优质绿茶在今年的全国“中茶杯”评选中从全国900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抱回了一等奖。

  “十九大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发展底气更加足了。”黄成说,明年初,他将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走“农业产业+加工+乡村旅游”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桐梓镇利用本土人才优势,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发展生态产业,成功培育了金银花、花卉苗木、高山绿茶、老鹰茶、油茶等生态产业。已形成生态茶园4000亩、新建花卉苗木基地6000亩、培育植物黄金红豆杉5万余株、新培育油茶1000亩,融合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公式乡风清正美农村

  冬日的桐梓镇寒风萧瑟,一大早,桐梓村青沙坡组组长董泽胜拿着扫帚大步跨出了门,履行他的“美丽乡村”任务。“十九大召开之后,我们村民就自发组织,每家每户认领了公路沿线和人行便道的清扫任务,责任都落实到人,没干好,脸上不光彩。”

  过去,当地“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观念广泛存在,自开展脱贫攻坚行动以来,该镇着力在思想脱贫上深下功夫,包组干部进村,包片负责村民搞好环境治理,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共建工作,从鸡鸭棚舍到房前屋后再到公路人行便道,从前难以下脚的地方如今干净整洁了。

  “要发展乡村,光盯着钱袋子不行,环境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才能提高。”该镇宣传委员徐小波说,为全面改善全镇脏乱差面貌,该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利用“德治、自治、法治”三个武器,不断深化脱贫攻坚成果。

  “以前一走进桐梓镇,到处都是小广告牌,现在全部换上了道德建设的红标语,感觉好多了。”说起如今的变化,官田村村支书竖起了大拇指。今年7月,该村的农耕文化广场建成了,花卉苗木基地建成了,村民的房子也穿上了花衣裳,这在以前简直想都不敢想。

  人美乡村才美。近两年来,桐梓镇将提升乡村素质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思想源泉,不断深化全镇公序良俗建设,刹住了大操大办之风,开展了红黑榜、善行义举榜评比以及“集善人家”“道义人家”“乡贤人家”等评比,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村民素质提升。

  “既然挂上乡贤人家的牌子,不仅是自己要做得更好,村民思想转变也是自己的责任。”繁荣村村民廖学超话语中带着几分自豪。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