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经济”助力精准脱贫
——我区电子商务助推精准扶贫工作侧记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经济综合 > 正文   |   2017-12-06   阅读量:

186个村级服务点遍布全区。

  本网记者 代君君

  核心阅读

  近年来,围绕“互联网+”这一主题,我区通过网络平台嫁接资源、建设村级服务站、完善物流配送体系等方式,引领电子商务的发展,打造了适合武隆的“鼠标经济”。

  为了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我区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紧紧围绕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打基础,强服务,发动全区电商行业“带贫”,调动了广大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商扶贫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收购手工苕粉。

  A 百姓“触电”

  由“扁担”向“鼠标”的转变

  “往常买农村土货,经常都是找家住农村的朋友‘人肉代购’,挺不方便,不过现在好了,手机安装一个寻味武隆APP,就能足不出户买到货真价实的土货。”向记者介绍这“寻味武隆”APP的,是家住重庆国际社区的姜女士,她告诉记者,家乡武隆的好货很多,可自己常住重庆,买的时候比较麻烦,不过如今安装了这些电商平台软件,让自己的购货从曾经的“扁担”变为了如今的“鼠标”。

  我区森林覆盖广,高质量的生态农产品琳琅满目,高山蔬菜、山药、水稻等特色产品更是受到不少外地游客的喜爱。然而,山高坡陡,村民聚居地分散,出产的农产品或运输不便,或难成规模效益,一度让村民“守着绿水青山却远离金山银山”。

微信购买方便快捷。

  如何让山窝窝里的农产品成为百姓手里的“金窝窝”?区委、区政府很是费了一番脑筋,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最终找到发展电子商务的好方法。

  “妹儿,这是我自己做的苕粉,你称下有好重?”“要得,李孃孃,马上给你称,你不知道哦,客人又打电话来催货了哦。”在白云乡红星村苦竹堡组,42岁的贫困户李艳将前几天做的手工苕粉送到村里的电商服务点。网点负责人检验、称重后,麻利地进行包装,准备着第二天为重庆主城的客户送货。

  武隆产的手工苕粉、蜂蜜、脆桃等土货,通过快递物流的高速配货从武隆送往全国各地。如今,在农村实施的一条崭新发展之路,不仅富裕了村民,也让城里人越来越看重村里的山窝窝。

“五农人”等电商品牌规模渐大。

  B 平台搭建

  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

  借助电商平台、利用旅游资源的优势,我区电商助农增收卓有成效。深究背后的原因,与武隆区电商统一大平台的打造不无关系。

  “我们整合了全区的资源,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来完善发展。”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陈昌勇介绍,2015年,我区成立了区电商服务运营公司,逐渐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电商网点,完善了区、乡镇和村三级服务体系,形成了1个区级电商运营中心,26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和186个村级服务点。

  “我们知道,发展农村电商,物流体系构建是重中之重。”陈昌勇说,为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全区内建设了1个城区物流分拨中心和8个镇域物流配送中心,并组建了乡村物流公司,今年将完成5条区内线路,开通5条农村物流班车。

高山西瓜丰收啦!

  “电商网点助力农产品上行,还需要解决销售的出口问题。”陈昌勇说,我区坚持“三维协同”的战略,充分借助京东、苏宁等第三方销售平台,开通了多个武隆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

  同时,记者了解到,我区还大力发展本地特色平台,鼓励培育了13家本土电商企业,成功打造“凤来谷”“寻味武隆”“五农人”“比丰优选”等知名电商品牌。

  此外,针对电商服务人才不足的问题,我区在鼓励返乡创业、大学生电商创业的同时,还加强了农村电商带头人的培训。自2015年以来,我区已开展电商人才培训7次,培训电商带头人210人,发展从业人员1600余人,成功打造白云乡红星村、巷口镇大巷口等12个“电商示范网点”,建立稻米、脆桃、蜂蜜等5个农产品基地。

查看猪腰枣长势。

  C 政策引领

  由“零星分布”到形成“群聚效应”

  2015年,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我区开始尝试通过电商为农产品寻找销路。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电商的战略和实施路径,出台了《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文件。

  在政策的鼓励下,在重庆主城工作的李成凤开始了一项兼职——利用周末推销老家白云乡的山货。她将武隆的苕粉、榨海椒、土鸡等山货通过微信销售,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去年9月,李成凤辞职回到了老家白云乡红星村,加入到当地政府组建的电商网点。通过李成凤的牵线,当地村民出产的苕粉、土鸡不但有了稳定的出口,还卖上了好价钱。

武隆土货畅销。

  贫困户李艳一家因为孩子读书负担较重,家里开了一个苕粉加工作坊。“以前,最高只能卖到8元一斤,现在通过电商销售,每斤最低都要10元。”李艳介绍说,今年,她家加工了5000斤苕粉,大部分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毛收入将近5万元。52岁的贫困户谭文林则成了李成凤的土鸡供货商,从去年到现在销售土鸡300多只,收入超过1.5万元。

  截至目前,李成凤的网店已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达到12万元,每周销售额最高可达8000元,当地近20户村民成为其稳定的供货商。今年,她还将300只鸡苗免费发放给了6户深度贫困户,并和他们签订协议,如果按照标准喂养可以以高于市场价收购。

  这仅仅是我区电商扶贫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区75个贫困村实现了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全覆盖,越来越多像李成凤这样的特色农产品经销者加入其中,奔走在村头巷口,带动2万余贫困人口,实现人均增收500多元。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