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建设新天地 春来职教花更红
——区职业教育中心创建示范校纪实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新闻 > 正文   |   2017-09-22   阅读量:

校园一角。

  本网记者 付琳眉

  “我1996年进入职教,如今已有21年了。这些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它的变化!土楼、瓦片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楼房、瓷砖墙。”区职业教育中心教师蒋坤国自豪地说,职教的变化可以称得上是“日新月异”,每天都在变化,每月都有更新,就连它的每个角落都是日新月殊。

  走进职教,感受职教,你会发现不仅仅是校园环境、设施设备等硬件焕然一新,职教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软实力也日趋向好。

  正所谓,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听,职教中心吹响了建设市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的最强音!

美观的新校门。

  优化校园环境

  “兼容并蓄”营造良好校貌

  区职业教育中心始建于1958年,系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9月,被确定为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学校。

  它用59年的奋斗史,书写了59年蒸蒸日上的辉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区职业教育中心的一花一木见证着他的日新月异。

  1958年,那时候还叫武隆师范学校。“一角残垣断壁”是它最真实的写照,一楼一底的校舍,三两间教室,残破的瓦片,柴木制的门窗,巴掌大的地块便是整个校园。1994年,它更名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房屋依旧破烂,好几扇窗没了玻璃,冬天风呼呼地吹进去,好在学校面积扩大了,有操场了,学生们做早操、跳绳等终于有了去处,操场上也架起了篮球框!

教师集体备课。

  到了2001年,武隆县职业教育中心成立了。中职教育,从这一年在武隆开始生根发芽。圆弧有致的校门,贴着白色瓷砖,红色的“武隆职教中心”赫然醒目。曾经破烂的仅有一楼的教室得到改建,换上新窗户,贴上新瓷砖,拆掉瓦片,摇身一变,五楼高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蓝色的窗户、白色的墙体,明亮而整洁。不仅如此,曾经坑坑洼洼的泥地操场也铺上了塑胶操场,绿油油的篮球场、红彤彤的田径跑道,给这所职业学校添上了“新彩”,校园也充满了生机。

  到2007年,职教中心从创办发展成为重庆市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11年,职教中心又从市重点发展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15年,职教中心成为重庆市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职教中心抓住机遇,校园风貌再次完善,加宽加高的校门彰显出学校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重新规划的楼梯,让学生进出不再拥堵;橘红色的墙体,使校园更加青春靓丽,绿树环绕的住宿楼,干净又舒适。

  与此同时,区职教中心的几栋教学综合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也相继进行着改扩建。完工后,校园风貌自是不言而喻。

教师辅导学生。

  改革教育模式

  “双主四步”唤醒学习动能

  2005年以前,我区职业教育发展尤为滞后。那时,区职教中心每届仅能招入70、80名学生。

  “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还要继续扩大招生规模100万人。将建100所职业教育示范学校。”直至2006年,国家职业教育迎来发展又一春。

  随着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区职教中心抢抓机遇、迅速发展,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帧”。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着力于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升。把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从重教到重学,我们创新打造了‘双主四步’教学模式,促进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区职教中心教务处主任张军说。

  何为“双主四步”教学模式?

  张军解释说,课堂上,教师创造与工作岗位环境相似相近的教学环境,发挥“主持、设定、督导、推进”等主导作用,学生明确“梳理、建构、规划”等主体作用,师生按照“确定任务、明确流程-团队合作、互进实施-成果展示、交流互鉴-监测反馈、任务拓展”等教学流程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就等于在企业中工作,既是学生也是员工。

  “这样的教学模式更符合人才培养需求,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又驱动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张军说,同时实现了教学流程与企业工作流程的基本对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平时上课,老师会给我们进行模拟,再现工作岗位上的场景,让我们真实感受并学习到岗位技能。”区职教中心学生代海瑕说。

  原来,学校还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强力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并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方式,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地探索教学优化过程。

优雅的教学环境。

  建设师资队伍

  “工匠精神”培育骨干力量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要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如今,“工匠精神”已成全社会 “匠人”的追求,而教师同样是“匠人”。

  “近年来,我校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利用进修培训、企业实践、高校培训、技能比赛等培养途径,全体提升我校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台素质。”区职教中心校长王大斌说,目前武隆职教中心共有专任教师15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58人,市县级骨干教师23人,高级教师28人,专业课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6.60%。

  “我来职教快10年了,要说学校最大的‘福利’还得是培训!这9年多来,我多次外出参加培训,给自己充电。外出学习机电知识,返校后又在学校‘老’教师的带领下,不断实践,我的教学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教师蒋泽说,学校常利用寒暑假,派遣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青年教师到相关培训机构、企业参加培训。

学生上课实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外出学习培训外,学校还聘用了一批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改善学校教师队伍的结构。

  蒋泽说,当学校给予了我们“利器”,我们自己也要把握好自己的“匠心”。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始终怀揣着‘工匠精神’。而作为一名职教人,我一直认为让学生们能够利用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打拼出更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的责任!”蒋泽说,当看到曾经顽皮、常逃课的学生,最后能够学有所长,分配到企业,踏踏实实地工作,有一技之长,自己也倍觉幸福。

  近年来,该校教师参与区级以上教学技能竞赛等获奖20余人次,教师参与各种论文、课件、课例等评选共获奖43人次,23人次参与市级以上出版社教材编写,28人次获得区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表彰。

  带着“工匠精神”,这里的教师撑起人才培养的脊梁,在区职教中心向好发展的进程中挑起了担当。

  (本版图片由何小莉、区职教中心提供。)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