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行动+机制=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武隆实践”
您的位置:武隆网 > 头条 > 正文   |   2017-08-29   阅读量:

  本网记者 王蓁 吴乡穑

  时下,虽有“秋老虎”肆虐,但酷热的火炉镇筏子村却不受天气炎热影响,仍有许多“外地人”冒着烈日,慕名而来,穿梭林间,享受乡间乐趣。

  贫困户黄朝芝种植了10余亩脆桃,虽然今年只有5亩挂果销售,但她仍笑得合不拢嘴。

  “按照15元一斤,亩产3000斤来算,能收入20来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数着票子,喜上眉梢的黄朝芝,依靠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获得了丰厚收益。她告诉记者,只要有做大做强产业的决心,就有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能脱贫、可持续、逐步能致富”,这是区委区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对此,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因地制宜出台了22项脱贫政策、强力实施脱贫“十大攻坚行动”,创新建立对接帮扶机制,为贫困地区悄然“蝶变”提供了“武隆实践”。

  扶贫政策编织脱贫“惠民网”

  自今年7月搬进新家后,每天傍晚,浩口苗族仡佬族乡落心村贫困户蔡传书就喜欢搬一个小凳,坐在家门口吹凉风,卸下一天的劳累。

  “新房楼层高,空间大,通风好,坐起舒服。”蔡传书说,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亏了好的扶贫政策。

  蔡传书提到的好政策就是“生态扶贫搬迁补助”,也即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该项政策明确,建卡贫困户搬迁实施建房补助为每人10000元。

  “我们一家5口人,得到了5万元补助,真是帮了我的大忙。”蔡传书说,全家不仅享受了修房的好政策,连正在上大学的女儿也得到了好政策的恩惠。

  “我每年能申请6000元的无息助学贷款,还得到了每年3000元的贫困生生活补助。”女儿蔡建梅正就读于云南财经大学,即将进入大四。

  父女俩对好政策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而蔡传书一家,只是全区75个贫困村、5.5万贫困人口中享受扶贫政策的一个例子。

  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区委区政府自2015年吹响脱贫攻坚战集结号起,结合全区发展实际,紧紧围绕“双向对接、精确定制、精准帮扶、全面覆盖”的原则,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住房、产业扶持,教育、医疗帮扶等多方面,研究出台了生态扶贫搬迁补助、产业贴息贷款、产业扶贫到户、教育扶贫资助、医疗救助、保险扶贫等惠民脱贫政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同时,全区建立完善了“两线合一”兜底扶贫政策,把农村孤寡、老弱、病残、“三留守”等特殊困难人员,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对因灾、因病致贫群众给予特殊困难救助,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十大攻坚行动”开辟脱贫新路径

  这段时间,赵家乡香房村灯盏组贫困户杨昌云除了忙农业生产外,还忙着修建新房。“建好新房后,准备开农家乐,让家庭收入细水长流,走上致富路。”

  今年年初,经过政策宣讲,杨昌云及该组5户居住分散的农户同意“抱团”式发展,由乡政府统一规划进行生态搬迁,然后依托全乡优良的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新房就建在乡道路旁,不仅规划了休闲区和车库,还在新房旁规划了鱼塘和林下养鸡场。”看着新房一天天的变化,杨昌云高兴得很,“未来的好日子,是沾了脱贫的光啊。”

  杨昌云即将走上的“旅游富民”之路,只是全区大力实施的“十大攻坚行动”之一。除此之外,还包括基础设施、生态修复、扶贫搬迁、特色产业、金融扶贫、社会救助、教育扶贫、社会扶贫、基层建设等具体行动。

  不仅如此,我区针对贫困村资源禀赋、环境条件及贫困户自身条件,着眼未来发展,开辟出一条适合武隆扶贫的新路径——全力打造“+精准扶贫”产业链,“生态+精准扶贫”“旅游+精准扶贫”“电商+精准扶贫”“金融+精准扶贫”“股权+精准扶贫”这“五个+”精准扶贫模式,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电商等领域深度融合。

  创新机制专啃脱贫“硬骨头”

  “今天太阳有点毒,热得很。”中午,筏子村半山组贫困户方明超刚从坡上回家,放下锄头咕噜两句就径直来到灶房水缸边,提起水龙头往嘴里灌。

  老方说,能喝上干净的凉水,还得多亏有区委办帮扶集团、第一书记傅宗杰和其他的帮扶干部。

  “‘集团联系乡镇、单位对接村社、干部帮扶农户’的对接帮扶机制,不仅实现了贫困户对接帮扶全覆盖,还要啃下帮扶工作中的‘硬骨头’。”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打响脱贫攻坚战两年多以来,全区组建的26个帮扶集团结对帮扶乡镇,主要解决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信访等问题,以及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全区8912名干部与16000户贫困户结成的帮扶对子,负责政策宣讲、产业规划。同时,75个贫困村都派驻了第一书记,围绕“建八有、解八难”脱贫标准,全面了解村情民意,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做好民计民生工程等。

  筏子村的变化就是最好的见证。在区委办帮扶集团的支持下,筏子村多方争取项目资金790万元,实施江口引水工程,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同步建立管护机制,全村已新修和整治人饮水池18口,新装入户管网11.15万米,总安装送水管道近100公里,彻底解决饮水安全、饮水困难和灌溉问题。此外,攻坚队还请到自来水公司对水源进行专业净化。

  不仅如此,在区委办帮扶集团的“众筹”下,在筏子村累计投入资金1116.9万元、硬化公路20.94公里、改扩建32.94公里、新建公路3公里,修建人行便道15.7公里。

  “今年计划投资561.5万元,硬化道路8.3公里,油化3.5公里。届时,筏子村将形成‘三横三纵’的交通网络,惠及所有村民小组,全村的出行问题都能得到改善,到城区只需一个小时、到场镇只需10分钟。”村主任申茂旭高兴地说,现在村环线路硬化,交通工具也更新了,赶场坐车,非常方便,帮扶到我们的心坎上了。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今年,全区研究出台了相关的扶贫实施意见,涵盖大病医疗救助、健康扶贫、生态扶贫搬迁等后续扶持政策体系,为巩固脱贫成果和推动后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全区将按照“政策不变、队伍不散、干劲不松、力度不减”的要求,保持扶贫集团、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干部持续不变的工作机制,确保扶持干部队伍的稳定性,持续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协调发展。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