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扶贫“三员” 助力脱贫攻坚
——区扶贫办脱贫攻坚队助民脱贫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   2017-08-09   阅读量:

新建居民点,解决住房难。

  本网记者 李柏翠

  黄莺乡复兴村,高山菁岭、深沟悬谷。因为自然条件差,贫困落后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个靠天吃饭的村庄,村域幅员面积49.6平方公里,共444户,人口1492人,典型地广人稀,属市级贫困村。

  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区扶贫办全力助力该村脱贫。如今,该村道路实现了100%社通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全村共新建、维修、整治房屋涉及农户188户658人,全村所有贫困户实现了有稳定的安全住房;高山蔬菜、烤烟、山羊、金秋梨等一大批特色产业正蓬勃发展……

  一项项成绩都是精准脱贫的成果。区扶贫办作为复兴村的对口帮扶单位,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在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增收看得见。

  摸清底数

  他们是村居民情普查员

  “选派之初,我也想象了一下复兴村的面貌,可当我真正踏进这个高山上的贫困村庄时,眼前的情况超出了我的想象。”提起驻村的第一天,区扶贫办驻黄莺乡复兴村“第一书记”郭禄伟记忆犹新。

  要脱贫,首先要精准识别。从驻村的第一天起,郭禄伟马不停蹄走田头、进农家,了解社情民意,感触百姓寒暖,倾听群众心声。在一个月时间里,家家户户都留下了郭禄伟的足迹。

  今年六月初,区扶贫办成立了驻复兴村扶贫攻坚队,初到村上。队长陈德权带领队员们分组到各个农业社,对整村情况进行了再次摸底。复兴村地广人稀,常常要走很远的路才能见到一户人家。虽然对社与社之间的泥结路进行了改造,一场大雨过后,路表的细石子都被冲刷干净,留下大块大块的石头,车子走在路上,石头打得车底盘啪啪响。

  “一个多月下来,磨坏了好几个轮胎。”尽管条件艰苦,队员们都坚持了下来。

誓助百姓脱贫。

  精准帮扶

  他们是措施落实督导员

  脱贫攻坚,一直是全区的头等大事。黄莺乡政府作为实施主体,落实了一系列措施。攻坚队的成员们,又肩负起措施落实的督导员,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认真对照检查,加快完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扶贫项目建设。

  “各工作组对每个农业社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实事求是的对不安全住房、饮水困难、因贫辍学等情况进行重点排查和登记,建立分门别类的问题台账,及时向办党组和乡党委政府反馈。”区扶贫办驻复兴村脱贫攻坚队队长陈德权告诉记者,在不安全住房整改、人饮水池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等扶贫项目的施工方面,攻坚队严把建设质量关,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过硬。

增收。

  8月7日,郭禄伟、邹书永等人来到贫困户高学胜家,对他家改院坝、改厕等工程进行验收。“郭书记,你们又来了啊,屋里坐,屋里坐!”还未至家门口,高学胜便热情地招呼开了。和高学胜寒暄几句后,郭禄伟便忙着验收工程队的工作成果。量阶沿、数瓦片。“高老师,房子盖的瓦还有漏的地方没,没盖好漏的话,我们验收就不通过噢。”在详细询问了高学胜的意见,在他表示十分满意之后,郭禄伟等人才挨个在验收材料上签了字。

  临行前,高学胜拿出了几个红彤彤的桃子塞进车里。“你们大热天的还往这里跑,路也不好走,这桃子拿给你们路上吃,解解渴。”揣着这桃子,攻坚队的队员们心里暖暖的。

整修民居。

  因户施策

  他们是扶贫政策宣传员

  “村民的情况摸清了,我们便对症下药,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脱贫规划。”在一次次的开会交流中,针对每个贫困户的脱贫方案初具雏形。

  今年四月,复兴村沙坪坝组的苟正平见到了自己的结对帮扶干部区扶贫办综合科的代飞跃,因为是新调整的帮扶对象。代飞跃当即便来到苟正平家,了解他家的情况。

发展产业。

  苟正平因为务工时,不慎左脚受伤,医治不及时,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一位83岁的老母亲,母子俩相依为命,如今唯一的劳动力生了病,生活极其贫困。代飞跃到他家时,他的整个后脚跟都发脓溃烂。“老苟,别的先不说,你先把病治好了,才有能力脱贫。医疗费的问题,我来想想办法。”言谈间,代飞跃向苟正平详细讲解了相关的医疗扶贫政策,并帮助他积极申请相关的政策。

  不仅如此,一则关于苟正平的爱心呼吁在朋友圈流传开来,作者正是代飞跃。“我自己没多少钱,能帮到老苟的不多,但是我还是想为他做点事,呼吁社会的爱心人士来帮助他。”他说,老苟脚没问题时候,完全可以自力更生,摆脱贫困。

  今年7月18日,老苟在区人民医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手术很成功。

  和代飞跃一样,攻坚队的其他人都穿梭在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子里,为每个贫困户宣传适应他们情况的政策,让他们在发展产业、医疗、教育等方面享受到应有的实惠。

[打印]

[责任编辑: ]